规范淡水鱼苗种产地检疫,确保质量安全新标准DB36/T 1786-2023发布

团体标准 601
《DB36/T 1786-2023 淡水鱼苗种产地检疫技术规范》规定了保障淡水鱼苗种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包括产地检疫、病害监测、隔离养殖、消毒处理等环节,旨在提高淡水鱼苗种质量,保障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淡水渔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淡水鱼苗种的生产与销售规模持续扩大,为了确保淡水鱼苗种的质量与安全,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DB36/T 1786-2023 淡水鱼苗种产地检疫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围绕《规范》的出台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其实施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解读。

规范淡水鱼苗种产地检疫,确保质量安全新标准DB36/T 1786-2023发布,规范淡水鱼苗种产地检疫,确保质量安全新标准DB36/T 1786-2023发布,2,2023,技术规范,第1张

《规范》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淡水渔业发展势头迅猛,鱼苗种市场日益壮大,在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疫病传播的风险也随之上升,为了强化淡水鱼苗种的质量安全管理,防止疫情扩散,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淡水鱼苗种产地检疫工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规范》应运而生。

《规范》的主要内容

《规范》共分为七个章节,其核心内容包括:

  1. 范围:明确了淡水鱼苗种产地检疫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我国淡水鱼苗种生产、运输、销售全过程中的产地检疫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举了《规范》中引用的相关标准、法规等文件。
  3. 术语和定义:对《规范》中涉及的关键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详细说明。
  4. 检疫对象和范围:明确了淡水鱼苗种产地检疫的对象和范围,涵盖了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
  5. 检疫程序:规定了淡水鱼苗种产地检疫的具体流程,包括申报、检疫人员资质、检疫方法、结果判定等。
  6. 检疫结果处理:明确了不同检疫结果的处理方式,如合格、不合格、暂缓检疫等。
  7. 附则:规定了《规范》的实施日期、解释权等内容。

《规范》的实施意义

《规范》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1. 保障淡水鱼苗种质量安全:通过实施《规范》,有效预防疫病传播,降低淡水鱼苗种的质量风险,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2. 促进淡水渔业健康发展:规范产地检疫工作,有助于提升淡水渔业整体质量水平,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规范市场秩序:实施《规范》有助于规范淡水鱼苗种市场秩序,打击非法生产和销售疫病鱼苗种的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4. 提高检疫人员素质:通过《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检疫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检疫水平,为淡水鱼苗种产地检疫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DB36/T 1786-2023 淡水鱼苗种产地检疫技术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淡水鱼苗种产地检疫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未来的工作中,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检疫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规范》,加强产地检疫工作,为我国淡水渔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广大养殖户和销售商也应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检疫工作,共同保障淡水鱼苗种的质量安全。

标签: 22023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