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解析,DB45/T 2663-2023助力食品企业原料管理,共筑食品安全新里程碑
《DB45/T 2663-2023》新标准深度解读,为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管理设定规范,标志着食品安全保障迈入新篇章,该标准强化了原料采购、检验、储存等环节的管理,旨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强化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管理,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新的行业标准——《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管理规范》(DB45/T 2663-2023),本文将对此标准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标准背景及意义
《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管理规范》(DB45/T 2663-2023)是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食品生产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制定的,该标准的颁布,旨在规范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的采购、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原料品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适用范围
DB45/T 2663-2023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包装企业等,该标准不涉及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
原料分类
根据原料的性质、来源、用途等因素,将原料划分为以下几类:
- 初级农产品:如粮食、蔬菜、肉类等,直接从农业生产中获取。
- 加工农产品:如面粉、食用油、肉制品等,经过初步加工的农产品。
- 食品添加剂:用于改善食品品质、色泽、口感、延长保质期等目的的物质。
- 包装材料:用于食品包装的容器、材料等。
原料采购管理
- 采购:企业应根据生产需求,制定原料采购计划,明确采购品种、数量、质量要求等。
- 供应商选择:企业应选择具备合法资质、良好信誉的供应商,确保原料质量。
- 采购合同:企业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原料储存管理
- 储存条件:企业应根据原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储存场所和设备,确保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不发生变质。
- 温湿度控制: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储存场所的温湿度,防止原料霉变、腐烂。
- 定期检查:企业应定期检查原料储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原料使用管理
- 使用规范:企业应根据原料的性质和用途,制定相应的使用规范,确保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污染。
- 使用记录:企业应建立原料使用记录,记录原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时间等信息。
- 废弃物处理: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原料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
标准实施与监督
实施主体
DB45/T 2663-2023的实施主体为食品生产企业,企业应建立健全原料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监督检查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标准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管理规范》(DB45/T 2663-2023)的发布,为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该标准,加强原料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管理工作的力度,确保食品安全法规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