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191-2023,牧场管理水平评估规范——引领中国牧场迈向高质量发展
《DB12/T 1191-2023 牧场管理水平评估规范》是我国牧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南,旨在提升牧场管理水平,推动行业持续进步。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牧场管理水平逐渐成为影响畜牧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指导牧场进行科学管理,提升牧场整体水平,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DB12/T 1191-2023 牧场管理水平评估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围绕《规范》的背景、核心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规范》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牧场在养殖规模、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部分牧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提高,牧场管理水平亟待提升,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牧场高质量发展,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牧场管理水平评估体系势在必行。
《规范》的主要内容
《DB12/T 1191-2023 牧场管理水平评估规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牧场生产、管理、环保等方面的特点,构建了涵盖资源利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牧场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定量评估主要依据数据指标进行,定性评估则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
- 评估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将牧场管理水平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 评估周期:牧场管理水平评估周期为一年,牧场应定期进行自评,并向相关部门报送评估报告。
- 改进措施: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导牧场进行改进。
《规范》的实施意义
- 提高牧场管理水平:通过实施《规范》,牧场可以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提高牧场管理水平。
-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资源利用指标,有助于牧场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保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评估产品质量指标,牧场可以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需求。
- 推动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中的环境保护和责任指标,有助于牧场关注生态环境和社区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 加强行业监管: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规范》对牧场进行评估,对不合格牧场进行整改,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DB12/T 1191-2023 牧场管理水平评估规范》的发布,为我国牧场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各牧场应认真落实《规范》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规范》的宣传和推广,确保《规范》在牧场中得到有效实施。
《规范》的发布是我国牧场管理迈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规范》为指导,不断提升牧场管理水平,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