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红薯干加工,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规程

团体标准 602
《DB45/T 1654-2017 象州红薯干加工技术规程》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规范象州红薯干加工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红薯作为一种关键的经济作物,其深加工产品——红薯干,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象州红薯干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了备受推崇的健康食品,为了确保象州红薯干的加工技术规范化,提升产品质量,我国正式发布了《DB45/T 1654-2017 象州红薯干加工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的内涵,探讨其对象州红薯干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象州红薯干加工,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规程,象州红薯干加工,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规程,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45/T 1654-2017 象州红薯干加工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象州红薯干加工技术的指导文件,其目的是规范加工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该规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17年起正式施行。

规程主要内容

原料要求

规程对原料红薯的品质设定了严格的标准,要求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成熟度适宜的优质红薯作为原料,并规定了红薯的储存条件,以确保原料的新鲜度。

加工工艺

规程详细阐述了象州红薯干的加工工艺,涵盖了原料预处理、切片、烘烤、冷却、包装等关键环节,在预处理阶段,要求对红薯进行清洗、去皮、切片等操作,确保红薯干的外观和口感,在烘烤环节,规定了具体的温度和时间参数,以保障红薯干的色泽、口感和营养成分。

质量控制

规程对象州红薯干的质量控制提出了高标准,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在感官指标上,要求红薯干色泽鲜亮、口感香甜、无异味;在理化指标上,规定了水分、灰分、蛋白质等含量的具体要求;在微生物指标上,要求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包装与标识

规程对红薯干的包装和标识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设计美观大方,标识清晰,并规定了产品标签的必要内容,如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

规程的意义

规范生产,提升品质

《DB45/T 1654-2017 象州红薯干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有助于规范象州红薯干的加工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促进发展,增加收益

规程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象州红薯干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塑造品牌,扩大市场

通过严格执行规程,提高象州红薯干的质量,有助于塑造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B45/T 1654-2017 象州红薯干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象州红薯干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执行规程要求,推动象州红薯干产业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