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172-2020标准下甘蔗黑穗病PCR鉴定技术研究与应用探讨

团体标准 602
本研究探讨了基于DB45/T 2172-2020标准的甘蔗黑穗病鉴定技术,重点分析了PCR法的应用,通过PCR技术,实现了对甘蔗黑穗病的高效、快速鉴定,为甘蔗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甘蔗产业的迅猛发展,甘蔗黑穗病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病害,对甘蔗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有效遏制甘蔗黑穗病的发生与扩散,提升甘蔗的产量与品质,我国于2020年正式发布了DB45/T 2172-2020标准,该标准对甘蔗黑穗病的鉴定方法进行了详尽规定,本文将重点阐述PCR技术在甘蔗黑穗病鉴定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DB45/T 2172-2020标准下甘蔗黑穗病PCR鉴定技术研究与应用探讨,DB45/T 2172-2020标准下甘蔗黑穗病PCR鉴定技术研究与应用探讨,2,PCR检测,第1张

甘蔗黑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甘蔗的茎秆和叶片,导致甘蔗产量与品质显著下降,传统的甘蔗黑穗病鉴定方法主要依赖于症状观察和病原菌分离培养,但这些方法存在鉴定周期长、准确性低等问题,PCR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菌的鉴定和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探讨PCR技术在甘蔗黑穗病鉴定中的应用,以提高鉴定效率和准确性。

DB45/T 2172-2020标准简介

DB45/T 2172-2020标准是我国首个关于甘蔗黑穗病鉴定的国家标准,该标准涵盖了甘蔗黑穗病的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PCR技术作为一种关键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被纳入该标准。

PCR技术在甘蔗黑穗病鉴定中的应用

样本采集与处理

在采集甘蔗黑穗病样本时,应选取病健交界处的茎秆和叶片,采集后,将样本置于无菌条件下,使用无菌剪刀剪取病组,并迅速放入装有无菌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低温保存。

DNA提取

采用CTAB法提取甘蔗黑穗病样本的基因组DNA,具体操作如下:

  1. 将病组剪成小块,加入适量CTAB缓冲液,混匀后加入蛋白酶K,室温放置2小时。
  2. 加入氯仿-异戊醇,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
  3. 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后离心,弃上清液。
  4. 加入70%乙醇洗涤沉淀,离心,弃上清液。
  5. 将沉淀溶于适量TE缓冲液中,即为基因组DNA。

PCR扩增

根据DB45/T 2172-2020标准,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于扩增甘蔗黑穗病病原菌的特异片段,PCR反应体系如下:

  1. 模板DNA 2μl
  2. 10×PCR缓冲液 2.5μl
  3. dNTPs 2μl
  4. 引物(上下游)各1μl
  5. Taq酶 0.5μl
  6. ddH2O 16.5μl

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5分钟,95℃变性30秒,55℃退火30秒,72℃延伸1分钟,共35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10分钟。

结果分析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若出现与预期片段一致的条带,则表明样本中含有甘蔗黑穗病病原菌,将PCR产物送至测序公司进行测序,进一步验证结果。

本文介绍了基于DB45/T 2172-2020标准的甘蔗黑穗病鉴定方法,重点探讨了PCR技术在甘蔗黑穗病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CR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优点,适用于甘蔗黑穗病的鉴定,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培养等方法,提高甘蔗黑穗病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CR技术在甘蔗黑穗病鉴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以下是从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建议:

  1. 优化PCR反应体系,提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
  2. 开发新的引物和PCR检测方法,提高甘蔗黑穗病鉴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 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芯片、测序等,对甘蔗黑穗病进行深入研究。
  4. 加强甘蔗黑穗病防控技术研究,降低病害发生和传播风险,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
标签: 2PCR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