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151-2015白砂糖黄粒数检测方法解析与应用探讨

团体标准 601
《DB45/T 1151-2015 白砂糖产品黄粒数检测方法详解与应用》是一份详细阐述白砂糖产品黄粒数检测方法的规程,该标准介绍了检测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准备、检测步骤、结果计算等内容,旨在提高白砂糖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白砂糖作为不可或缺的甜味剂和食品添加剂,其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白砂糖的品质不仅关乎食品的口感与风味,更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白砂糖产品中的黄粒数,作为衡量其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深入解析《白砂糖产品黄粒数的检测方法》(DB45/T 1151-2015),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DB45/T 1151-2015白砂糖黄粒数检测方法解析与应用探讨,DB45/T 1151-2015白砂糖黄粒数检测方法解析与应用探讨,2,消费者权益,第1张

《白砂糖产品黄粒数的检测方法》(DB45/T 1151-2015)概述

《白砂糖产品黄粒数的检测方法》(DB45/T 1151-2015)是我国的一项国家标准,明确了白砂糖产品中黄粒数的检测标准,该标准适用于包括精制白砂糖、粗制白砂糖在内的各类白砂糖产品,详细规定了黄粒数的定义、检测原理、所需仪器设备、检测步骤以及结果计算等关键内容。

黄粒数的定义

黄粒数指的是白砂糖产品中颜色呈现为黄色或浅黄色的颗粒,黄粒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白砂糖的色泽、口感和整体品质,过多黄粒甚至可能对食品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检测原理

《白砂糖产品黄粒数的检测方法》(DB45/T 1151-2015)采用目测法进行黄粒数的检测,具体原理如下:

  1. 将白砂糖样品置于自然光下进行观察,以人眼识别黄粒数。
  2. 根据黄粒数的多少,将样品划分为不同等级,并统计每个等级的样品数量。
  3. 通过统计分析,计算出样品中黄粒数的平均值。

仪器设备

  1. 研钵:用于研磨白砂糖样品。
  2. 筛子:用于筛选白砂糖样品。
  3. 天平:用于称量白砂糖样品。
  4. 秒表:用于计时。

检测步骤

  1. 样品准备:将白砂糖样品研磨成粉末,过筛,称取适量样品。
  2. 检测:在自然光下观察样品,记录黄粒数。
  3. 结果计算:根据黄粒数的多少,将样品分为不同等级,并计算出每个等级的样品数量,进而得出样品中黄粒数的平均值。

结果评定

根据《白砂糖产品黄粒数的检测方法》(DB45/T 1151-2015),白砂糖产品中黄粒数的平均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精制白砂糖:黄粒数平均值≤5个/100g。
  2. 粗制白砂糖:黄粒数平均值≤10个/100g。

实际应用

  1. 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严格按照《白砂糖产品黄粒数的检测方法》对白砂糖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2. 市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白砂糖市场的监管,确保市场上的白砂糖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在购买白砂糖时,可参照《白砂糖产品黄粒数的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自我检测,维护自身权益。

《白砂糖产品黄粒数的检测方法》(DB45/T 1151-2015)是我国白砂糖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白砂糖产品中的黄粒数,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在实际应用中,企业、政府部门和消费者都应重视黄粒数的检测,共同促进我国白砂糖市场的健康发展。

标签: 2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