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传统与现代,DB45/T 1068-2014 桂林毛尖茶加工技术规程解析
《DB45/T 1068-2014 桂林毛尖茶加工技术规程》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规范桂林毛尖茶加工流程,提升茶叶品质,保障茶叶安全,推动桂林毛尖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叶加工技术也在日新月异,桂林毛尖茶,作为我国知名的绿茶佳品,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备受瞩目,DB45/T 1068-2014《桂林毛尖茶加工技术规程》作为该茶类加工的行业标准,对于提升桂林毛尖茶的品质与产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桂林毛尖茶加工技术的核心要点,以及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巧妙融合。
DB45/T 1068-2014规程概述
DB45/T 1068-2014《桂林毛尖茶加工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桂林毛尖茶加工的行业标准,自2014年发布实施以来,它规范了桂林毛尖茶从原料选择到成品包装的整个生产流程,旨在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桂林毛尖茶加工技术要点
原料要求
桂林毛尖茶对原料的选择极为严格,必须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嫩茶叶,确保鲜叶新鲜、完整,无病虫害,无杂质。
加工工艺
桂林毛尖茶的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摊青:将鲜叶摊放在通风、阴凉处,约2-3小时,以促进水分适度蒸发。
- 杀青:通过高温处理鲜叶,以抑制酶活性,防止氧化,杀青温度控制在200-250℃,时间约2-3分钟。
- 揉捻:使茶叶成条状,提升香气和滋味,揉捻时间约20-30分钟。
- 炒青:干燥茶叶,形成毛尖茶特有的形状,炒青温度控制在100-120℃,时间约10-15分钟。
- 摊晾:使茶叶水分进一步蒸发,便于后续加工。
- 复揉:再次揉捻,提高香气和滋味。
- 炒干:降低茶叶水分至6%以下,便于储存。
- 筛分:去除杂质,提升茶叶纯净度。
质量要求
桂林毛尖茶的质量要求涵盖了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
-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翠绿,匀长。
- 香气:鲜爽,具有独特的毛尖茶香气。
- 滋味:鲜爽回甘,具有独特的毛尖茶风味。
- 汤色:清澈明亮,呈黄绿色。
- 叶底:嫩绿,匀整。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在DB45/T 1068-2014规程的指导下,桂林毛尖茶加工技术正不断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
- 引进先进设备:在关键环节如杀青、揉捻、炒青等,引入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确保茶叶品质。
- 优化工艺参数:根据茶叶品质要求,调整工艺参数,提升香气和滋味。
- 推广绿色生产: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
- 智能化生产: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
DB45/T 1068-2014《桂林毛尖茶加工技术规程》为桂林毛尖茶加工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共同推动下,桂林毛尖茶的品质与产量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为我国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