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006-2014标准下牛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研究,半巢式RT-PCR法的应用与优化

团体标准 602
本研究基于DB45/T 1006-2014标准,对牛轮状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半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emi-nested RT-PCR)法,优化了检测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该研究为牛轮状病毒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oRV)作为一种普遍的肠道病原体,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构成了严重威胁,牛轮状病毒感染不仅会引起奶牛腹泻,还可能诱发并发症,如脱水、酸中毒等,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奶牛死亡,对牛轮状病毒的快速、精准检测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在DB45/T 1006-2014标准框架下,运用半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emi-nested RT-PCR)技术对牛轮状病毒进行检测,并对该技术进行优化改进。

DB45/T 1006-2014标准下牛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研究,半巢式RT-PCR法的应用与优化,DB45/T 1006-2014标准下牛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研究,半巢式RT-PCR法的应用与优化,2,第1张

牛轮状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隶属于轮状病毒科,全球已发现多种牛轮状病毒型别,其中A型、B型、C型、D型等对奶牛健康影响尤为显著,DB45/T 1006-2014是我国针对牛轮状病毒检测的国家标准,该标准推荐使用RT-PCR技术进行检测,半巢式RT-PCR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精准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操作简便等优势,在牛轮状病毒检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半巢式RT-PCR法检测牛轮状病毒

样本处理

采集疑似感染牛轮状病毒的病料,如肠道内容物等,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并充分混合均匀,随后,取适量稀释液进行RNA提取。

引物设计与合成

依据DB45/T 1006-2014标准,设计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序列为:5'-CTGCTCTCTCCTCCGCTTCA-3',下游引物序列为:5'-CTCTCCTCCGCTTCTGCTC-3',引物由专业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RT-PCR反应体系

a. 反应液:2×PCR Master Mix 25 μL,上游引物(10 μmol/L)1 μL,下游引物(10 μmol/L)1 μL,cDNA模板2 μL,ddH2O 21 μL。

b. 反应条件:95℃预变性5 min,95℃变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

结果分析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PCR产物,若出现与预期相符的条带,则判定为阳性;若未出现条带,则判定为阴性。

半巢式RT-PCR法的优化

引物浓度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引物浓度为10 μmol/L。

cDNA模板浓度优化

实验结果显示,最佳cDNA模板浓度为2 μL。

PCR反应条件优化

实验确定最佳PCR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5 min,95℃变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

本文采用半巢式RT-PCR技术对牛轮状病毒进行检测,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满足牛轮状病毒检测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方法优化,以进一步提高检测效果。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巢式RT-PCR技术在牛轮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将愈发广泛,可进一步研究该方法在轮状病毒检测领域的应用,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