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76-2002杂粮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深度解析

团体标准 602
本文深入探讨DB15/T 376-2002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杂粮储存品质的判定规则,通过分析该标准,旨在提高杂粮储存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的蓬勃发展,杂粮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关键途径,在杂粮的储存过程中,品质下降、霉变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更对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构成了挑战,为此,我国制定了《杂粮储存品质判定规则》(DB15/T 376-2002),旨在规范杂粮储存,提升杂粮品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则,为我国杂粮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5/T 376-2002杂粮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深度解析,DB15/T 376-2002杂粮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深度解析,2,第1张

《杂粮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概述

《杂粮储存品质判定规则》(DB15/T 376-2002)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杂粮储存品质的行业标准,自2002年发布以来,对玉米、小麦、水稻、大豆、高粱、小米等多种杂粮的储存品质判定具有指导意义,该规则从外观、色泽、气味、水分、杂质、病虫害等多个维度对杂粮储存品质进行综合评定。

杂粮储存品质判定标准

为了确保杂粮储存品质,以下六个方面是必须关注的:

  1. 外观:杂粮颗粒应饱满且均匀,无破损、虫蛀、霉变等现象。
  2. 色泽:杂粮色泽应正常,无变色、斑点等异常。
  3. 气味:杂粮应具有其特有的气味,无异味、酸味、霉味等。
  4. 水分:杂粮水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通常要求在13%以下。
  5. 杂质:杂粮杂质含量应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一般要求在1%以下。
  6. 病虫害:杂粮应无病虫害发生,无虫卵、虫蛹等。

杂粮储存品质判定方法

为了准确评定杂粮储存品质,以下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1. 观察法:通过肉眼观察杂粮的外观、色泽、气味等,初步判断其品质。
  2. 仪器检测法:使用水分测定仪、杂质测定仪等仪器,对杂粮的水分、杂质含量进行精确测定。
  3. 病虫害检测法:借助显微镜等仪器,观察杂粮中的虫卵、虫蛹等病虫害。

杂粮储存品质判定结果

根据《杂粮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杂粮储存品质分为四个等级:

  1. 优等品:完全符合上述所有判定标准。
  2. 一等品:符合上述所有判定标准,但水分含量略高于国家标准。
  3. 二等品:符合上述大部分判定标准,但存在少量病虫害。
  4. 三等品:仅符合部分判定标准,存在较多病虫害。

《杂粮储存品质判定规则》(DB15/T 376-2002)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杂粮储存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判定标准,通过严格执行该规则,可以有效提升杂粮储存品质,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推动我国杂粮产业的繁荣发展,我们希望广大农民、企业等相关人员能够认真学习、贯彻执行该规则,共同为我国杂粮产业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标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