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3701/T 492-2024,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2
《DB3701/T 492-2024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技术指导,详细解读了规程内容,包括种植、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旨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攀升,为了提升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确保食品安全,我国正式颁布了DB3701/T 492-2024《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生产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解析DB3701/T 492-2024,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解析DB3701/T 492-2024,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3701/T 492-2024《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生产的行业标准,该规程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规定,涵盖了品种选择、种薯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脱毒处理、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规程主要内容

品种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的品种应具备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特点,并需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

种薯准备

规程规定,种薯准备环节包括种薯的选育、繁殖和保存,种薯应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色泽鲜亮、均匀的薯块,繁殖方式应采用无性繁殖,如扦插、分株等。

播种

规程要求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和施肥,确保土壤肥力,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确定,播种深度一般为2-3厘米,播种后及时覆土。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规程要求保持土壤湿润,适时灌溉,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生长阶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收获

规程规定收获时间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确定,收获时应选择晴天进行,避免机械损伤和病害传播。

脱毒处理

规程要求对收获后的种薯进行脱毒处理,确保种薯不带病毒,脱毒方法包括化学脱毒、物理脱毒和生物脱毒等。

包装、运输和储存

规程要求种薯包装应采用无毒、无污染的包装材料,防止种薯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储存时应选择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

规程应用

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通过严格执行DB3701/T 492-2024规程,可以确保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的品质,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保障食品安全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的生产,可以有效降低马铃薯病的发生,保障食品安全。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种植业的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B3701/T 492-2024《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