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42-2002标准解读,江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规程详解

团体标准 602
本文深入解析了DB34/T 242-2002标准,详细阐述了江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包括苗种选择、繁殖技术、养殖管理等方面,旨在提高江黄颡鱼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江黄颡鱼,作为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中的佼佼者,以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江黄颡鱼的养殖规模亦逐年扩大,江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的不成熟,一直是制约我国江黄颡鱼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为此,我国制定了《江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 242-2002)标准,旨在规范苗种培育的操作流程,提升养殖效益,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标准,以期为我国江黄颡鱼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DB34/T 242-2002标准解读,江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规程详解,DB34/T 242-2002标准解读,江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规程详解,2,操作规程,养殖技术,第1张

《江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概述

《江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 242-2002)是我国江黄颡鱼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该标准涵盖了江黄颡鱼苗种培育的各个环节,包括场地选择、水源要求、亲本挑选、繁殖技术、孵化技术、苗种培育以及病害防治等,旨在提升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和品质,推动我国江黄颡鱼产业的健康发展。

江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解析

场地选择

江黄颡鱼苗种培育场地需选在水质优良、交通便利、环境宁静的区域,场地面积应与养殖规模和方式相匹配,通常每亩水面可容纳约10万尾苗种。

水源要求

水源需源自无污染、无病原体的清洁水体,水质需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pH值保持在6.5-8.5之间,溶解氧含量需在5mg/L以上。

亲本选择

亲本应挑选体型健壮、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的个体,体重需在1公斤以上,雌雄比例以1:1为宜。

繁殖技术

繁殖季节多在春季,水温控制在18-28℃之间,采用人工催产方法,通过激素催产,并立即进行人工授精,以提高受精率。

孵化技术

孵化水温设定在22-25℃之间,孵化时间约为24-36小时,孵化过程中,需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清除死卵,确保孵化成功率。

苗种培育

苗种培育期间,需保持水质清新稳定,适时投喂,初期以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为主,后期逐步过渡到配合饲料,培育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苗种生长状况,适时调整养殖密度。

病害防治

江黄颡鱼苗种易感染水霉病、车轮虫病等病害,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健康亲本、定期消毒水体、合理投喂、保持水质清洁等,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江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 242-2002)为我国江黄颡鱼苗种培育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和品质,为我国江黄颡鱼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照标准要求,不断优化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