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鲫养殖技术规程DB34/T 420-2004深度解析与应用研究
《DB34/T 420-2004 银鲫养殖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探讨》详细介绍了银鲫养殖技术规程,包括养殖环境、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本书旨在为养殖户提供科学、实用的养殖技术指导,提高银鲫养殖效益。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银鲫作为我国淡水经济鱼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银鲫养殖技术规程》(DB34/T 420-2004)作为我国银鲫养殖行业的标准化指导文件,为银鲫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DB34/T 420-2004规程的核心内容,并探讨其在银鲫养殖中的应用与实践。
DB34/T 420-2004规程概述
《银鲫养殖技术规程》(DB34/T 420-2004)是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程对银鲫养殖的基本条件、养殖技术、病害防治、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银鲫养殖的产量与品质,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DB34/T 420-2004规程主要内容
养殖基本条件
- 养殖场地:应选择水源充沛、水质优良、交通便利、排水畅通的区域。
- 水源:要求水源清澈,无污染,pH值维持在6.5-8.5之间。
- 养殖设施:包括池塘、围栏、饲料台、增氧设备等。
养殖技术
- 放养密度:根据养殖场地、水质、饲料等因素,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 饲料:选用优质配合饲料,确保饲料营养全面、均衡。
-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溶解氧、pH值等指标。
-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合理使用药物。
产品加工与销售
- 产品加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加工,确保产品质量。
- 销售: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定价,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DB34/T 420-2004规程在银鲫养殖中的应用
提高养殖效益
遵循DB34/T 420-2004规程,合理规划养殖场地、选择优质饲料、加强水质管理,能有效提高银鲫的成活率和产量,从而提升养殖效益。
保障产品质量
规程对银鲫养殖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有利于确保产品安全、卫生、营养,满足消费者需求。
促进产业发展
DB34/T 420-2004规程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规范银鲫养殖行业,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银鲫养殖技术规程》(DB34/T 420-2004)为我国银鲫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对提高银鲫养殖产量、保障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和贯彻规程,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水平,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