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417-2011饲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解析
《DB34/T 1417-2011》详细阐述了饲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规程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旨在提高饲料玉米产量与质量,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在我国,饲料玉米作为畜牧业的重要饲料资源,其产量与品质对整个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进饲料玉米的高产优质栽培,我国精心制定了《饲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34/T 1417-2011),本文将围绕该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阐述。
《饲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背景
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饲料玉米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受限于自然条件、种植技术等因素,饲料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往往难以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国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了DB34/T 1417-2011规程,旨在提升饲料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饲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
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筛选出高产、抗病、抗倒伏的玉米品种,以确保饲料玉米的整体品质。
种植前准备
- 土壤处理:施足底肥,深翻土地,确保土壤肥力。
- 种子处理:选用优质种子,进行消毒、催芽等处理,提高发芽率。
播种技术
-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 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播种量。
- 播种方式:采用机械播种,确保播种均匀。
田间管理
- 水分管理:根据玉米生长阶段,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玉米病虫害,确保玉米生长健康。
收获技术
- 收获时间:根据玉米成熟度,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
- 收获方式:采用机械收获,提高收获效率。
《饲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效果
提高饲料玉米产量
实施DB34/T 1417-2011规程后,饲料玉米产量显著提高,据统计,实施规程的地区,饲料玉米产量比未实施规程的地区提高了20%以上。
提高饲料玉米品质
规程的实施使饲料玉米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玉米籽粒饱满、色泽鲜亮,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促进畜牧业发展
饲料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畜牧业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显著。
《饲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饲料玉米生产的重要技术指导文件,通过实施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饲料玉米产量和品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推广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饲料玉米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