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338-2021施工场地PM10与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研究

团体标准 601
《DB37/T 4338-2021 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与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探讨,旨在明确施工场地颗粒物与噪声监测技术要求,提升施工环境质量,本文从规范内容、实施要点、监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解读,并探讨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速,建筑施工活动愈发频繁,由此产生的颗粒物(PM10)和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有效遏制施工场地污染,保障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我国于2021年正式发布了DB37/T 4338-2021《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与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深远意义。

DB37/T 4338-2021施工场地PM10与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研究,DB37/T 4338-2021施工场地PM10与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研究,2,技术规范,规范解读,第1张

DB37/T 4338-2021 规范概述

DB37/T 4338-2021《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与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针对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及噪声监测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范详细阐述了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和噪声监测的技术要求、设备选择、安装、运行、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方面,为我国施工场地污染监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规范解读

监测范围

DB37/T 4338-2021规范适用于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和噪声的监测,涵盖施工区域、周边环境以及可能受施工活动影响的各个区域。

监测指标

规范要求对颗粒物(PM10)浓度和噪声水平进行监测,其中颗粒物(PM10)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颗粒物质量(mg/m³)表示,噪声水平以分贝(dB)表示。

监测设备

规范对监测设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颗粒物(PM10)监测仪、噪声监测仪、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等,监测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

  1. 高精度:颗粒物(PM10)监测仪的测量精度应达到0.1mg/m³,噪声监测仪的测量精度应达到0.1dB。
  2. 高稳定性:监测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 远程传输:监测设备应具备远程传输功能,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

监测方法

规范对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监测点的设置、监测周期、数据采集与处理等,颗粒物(PM10)监测采用连续自动监测方式,噪声监测采用连续自动监测和定时采样相结合的方式。

数据处理与分析

规范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 数据校准:对监测数据进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统计: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和噪声污染状况。
  3. 预警与报警:根据监测数据,对颗粒物(PM10)和噪声污染进行预警与报警。

规范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提高施工场地污染监测水平

DB37/T 4338-2021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我国施工场地污染监测水平,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施工场地污染治理。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减轻施工场地污染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促进建筑施工行业可持续发展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建筑施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DB37/T 4338-2021《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与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我国施工场地污染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施工场地污染监测,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