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与应用,DB22/T 1501.9-2012 无公害农产品设施茼蒿生产技术规程
本规程解读与应用主要针对DB22/T 1501.9-2012无公害农产品设施茼蒿生产技术,从种植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茼蒿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设施茼蒿作为一类高品质蔬菜,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确保设施茼蒿的生产质量,我国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 设施茼蒿生产技术规程》(DB22/T 1501.9-2012),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广大的种植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DB22/T 1501.9-2012规程概述
《无公害农产品 设施茼蒿生产技术规程》(DB22/T 1501.9-2012)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设施茼蒿生产的技术规程,旨在规范生产流程,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该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国境内设施茼蒿的生产。
- 规范性引用文件:明确了与设施茼蒿生产相关的标准、规范。
- 术语和定义:对设施茼蒿生产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详细说明。
- 环境条件:规定了设施茼蒿生产的土壤、气候、水源等环境要求。
- 品种选择:推荐了适合设施茼蒿生产的优良品种。
- 栽培技术:详细介绍了设施茼蒿的播种、移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
- 采收与包装:规定了设施茼蒿的采收时间和包装要求。
- 质量安全:明确了设施茼蒿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设施茼蒿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
环境条件
设施茼蒿生产需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土壤pH值以5.5~6.5为宜,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水源需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市场需求和栽培条件,选择适合的设施茼蒿品种,我国设施茼蒿品种丰富,如青、油麦菜、生菜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栽培技术
- 播种:设施茼蒿播种期一般为春季和秋季,播种前,浸泡4小时以提升发芽率,播种深度为1~2厘米,行距20~30厘米,株距10~15厘米。
- 移栽: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进行移栽,移栽前,施足底肥以提高土壤肥力,移栽后要及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 施肥:设施茼蒿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肥力,适时追肥,一般每亩施用复合肥50~7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5。
- 灌溉:设施茼蒿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浇水时,避免直接冲刷叶片,以免引起病害。
- 病虫害防治:设施茼蒿易受蚜虫、病害、霜霉病等病虫害侵袭,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用药等。
采收与包装
设施茼蒿采收时间一般在植株高度达到30~40厘米、叶片展开时,采收后,将茼蒿整齐摆放,进行分级、包装,确保产品质量。
质量安全
设施茼蒿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DB22/T 1501.9-2012规程,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 选用优质种子,确保质量。
-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
- 加强病虫害防治,降低农药残留。
-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设施茼蒿品质。
《无公害农产品 设施茼蒿生产技术规程》(DB22/T 1501.9-2012)为我国设施茼蒿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广大种植者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程,提高设施茼蒿生产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动我国设施茼蒿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