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213-2017标准解析,退化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土壤通气性改善技术应用指南
《DB15/T 1213-2017标准解读》针对退化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土壤通气性改善技术规程进行详细阐述,该规程旨在通过科学方法提升土壤通气性,促进草原生态恢复,确保草原可持续利用,本文深入解析了规程的应用与实施细节,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退化羊草草甸草原的恢复与保护已迫在眉睫,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割草地土壤的通气性改善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退化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土壤通气性改善技术规程》(DB15/T 1213-2017)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广大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规程背景
羊草草甸草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地类型,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牧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过度放牧、频繁割草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羊草草甸草原的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土壤通气性下降是草原退化的显著特征之一,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也制约了牧草的生长,改善退化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土壤通气性,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DB15/T 1213-2017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北方退化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土壤通气性的改善。
- 技术要求:规程对土壤通气性改善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涵盖了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割草技术等多个方面。
- 土壤改良:规程提出了多种土壤改良方法,如增施有机肥、深翻土壤、种植豆科植物等,以提高土壤通气性。
- 植被恢复:规程强调植被恢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如选择适宜的草种、合理配置植被结构等。
- 割草技术:规程对割草技术进行了规范,要求在割草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避免破坏土壤结构。
- 监测与评价:规程要求对土壤通气性改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以指导后续的草原保护与恢复工作。
规程实施
为了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需采取以下措施:
-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草原退化程度和实际情况,制定土壤通气性改善的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等。
- 技术培训:对草原管理者、技术人员和牧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土壤通气性改善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 实施措施:按照规程要求,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和割草技术措施,改善土壤通气性。
- 监测与评价:定期对土壤通气性改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及时调整和优化技术措施。
DB15/T 1213-2017《退化羊草草甸草原割草地土壤通气性改善技术规程》为我国北方退化羊草草甸草原的土壤通气性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规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为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