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097-2014标准深度解析,设施苦苣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详解
《DB22/T 2097-2014标准解读》深入解析设施苦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详细阐述了从种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确保苦苣品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设施苦苣,以其丰富的营养和鲜美的口感,深受市场青睐,其需求量逐年攀升,为了保障设施苦苣的无公害生产,我国制定了《设施苦苣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097-2014)这一标准,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旨在帮助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全面了解设施苦苣无公害生产的技术规范。
《设施苦苣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097-2014)是我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其核心目标在于规范设施苦苣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同时提升设施苦苣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生产环境要求
- 土壤要求:选择排水顺畅、肥力充足、pH值在6.0-7.5之间的沙壤土或壤土作为设施苦苣的生产土壤。
- 空气质量:设施内空气质量需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规定。
- 水质要求:灌溉用水需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要求。
品种选择与播种
- 品种选择:挑选适应本地气候、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设施苦苣品种。
-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播种。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20-30厘米,株距10-15厘米。
栽培管理
- 温度管理:保持设施内温度在15-25℃之间,避免极端温度对苦苣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 湿度管理:控制设施内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
- 肥水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状况,适时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维持土壤肥力。
- 病虫害防治: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确保产品安全。
采收与包装
- 采收时间:在植株成熟充分时进行采收,通常播种后40-50天。
- 采收方法:采用手工采收,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植株。
- 包装:采收后的苦苣需进行整理、清洗、晾干,并使用符合《包装通用术语》(GB/T 10001.1-2008)要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设施苦苣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097-2014)为我国设施苦苣的无公害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应严格遵守规程,确保设施苦苣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蔬菜产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监管,推动我国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