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新规程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DB23/T 3780-2024 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推动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该规程旨在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促进农业现代化。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鲜食大豆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近发布的DB23/T 3780-2024《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为鲜食大豆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极大地推动了大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将围绕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深入探讨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
DB23/T 3780-2024《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系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旨在提升大豆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大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规程要点
选地与整地
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应优先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播种前,需进行深耕细耙,确保土壤松软无杂草,为大豆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鲜食大豆品种,优选的品种应具备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等特性。
播种时间与密度
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时间通常在春末夏初,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来定,一般行距为30-40厘米,株距为15-20厘米。
处理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等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植株的抗病能力。
地膜覆盖
播种后,及时覆盖地膜,以保持土壤水分、温度和养分,覆盖前,应对土壤进行消毒,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灌溉与施肥
在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期间,应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植株生长需求,适时进行灌溉,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避免过量施用。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确保大豆产量和品质。
收获与加工
鲜食大豆成熟后,及时收获,收获后,进行筛选、清洗、分级等加工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实施效果
DB23/T 3780-2024《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提高鲜食大豆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提高产量:地膜覆盖能提高土壤水分和温度,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从而增加产量。
- 提高品质:地膜覆盖能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大豆品质。
- 降低成本:地膜覆盖能减少灌溉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 促进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大豆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DB23/T 3780-2024《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鲜食大豆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应积极推广该规程,助力大豆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