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程解读,DB23/T 3782-2024 玉米大豆间作栽培技术

团体标准 601
《DB23/T 3782-2024 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提高玉米大豆间作产量与效益,规程详细阐述了间作模式、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持续加快,玉米与大豆的间作栽培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DB23/T 3782-2024《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技术规程》的正式发布,为我国玉米与大豆的间作栽培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手册,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关键作用。

新规程解读,DB23/T 3782-2024 玉米大豆间作栽培技术,新规程解读,DB23/T 3782-2024 玉米大豆间作栽培技术,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23/T 3782-2024 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技术规程解读

适用范围

DB23/T 3782-2024规程适用于我国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区域的选择、品种的挑选、种植模式以及田间管理等。

品种选择

  1. 玉米品种:应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这些品种应具备高产、抗病、抗倒伏等特性。
  2. 大豆品种:同样,大豆品种也需符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并具备高产、抗病、抗逆性等优良品质。

种植方式

  1. 行距:玉米行距建议为60-70厘米,大豆行距则为40-50厘米。
  2. 株距:玉米株距宜为30-40厘米,大豆株距则为20-30厘米。
  3. 间作模式:玉米与大豆的间作模式可以采用宽窄行、等行距、交错行等多种方式。

田间管理

  1. 播种:玉米与大豆的播种时间应错开,以避免养分竞争,玉米适宜播种期为6月中下旬,大豆则适宜在7月中下旬播种。
  2.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玉米每亩施用复合肥50-60公斤,大豆每亩施用复合肥40-50公斤。
  3. 灌溉:根据土壤湿度情况,适时进行灌溉,玉米需水量较大,而大豆需水量相对较小。
  4.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防治玉米螟、大豆蚜虫等病虫害。
  5. 收获:玉米与大豆的收获期不同,玉米收获期为9月中下旬,大豆收获期为10月中下旬。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提高产量

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有助于充分利用光、热、水、肥等资源,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实现高产。

改善土壤结构

间作栽培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侵蚀。

优化种植结构

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有助于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减少农药使用

间作栽培有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DB23/T 3782-2024《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玉米与大豆的间作栽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操作指南,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合理选择品种、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以提升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的产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