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826-2024,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引领绿色发展新征程
《DB34/T 4826-2024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发布,为我国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构建生态友好型产业新格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畜禽养殖业在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畜禽养殖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有效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DB34/T 4826-2024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本文将围绕该规范的核心内容及其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DB34/T 4826-2024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概述
《DB34/T 4826-2024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是由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旨在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提升畜禽养殖业的环保水平,该规范明确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目标、原则、技术要求、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为畜禽养殖业的环保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
规范的主要内容
目标与原则
《DB34/T 4826-2024》规范提出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目标,即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减少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规范明确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公众参与等。
技术要求
规范对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设计、建设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
- 选址要求:应选择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确保养殖场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 设计要求:养殖场应采用合理的布局,实现污水、废气等污染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
- 建设要求:养殖场应采用节能、环保、安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提高养殖场的整体环保水平。
- 设施要求:养殖场应建立健全污染治理设施,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
监测与评价
规范要求养殖场建立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对污水、废气等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规范还要求对养殖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污染防治效果。
规范对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DB34/T 4826-2024》规范的发布,将推动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随着养殖场对环保技术的需求增加,环保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环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为畜禽养殖业提供更加优质的环保产品和服务。
提高养殖业的环保水平
规范的实施将促使养殖场提高环保意识,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养殖业的环保水平。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减少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畜禽养殖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DB34/T 4826-2024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发布,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推动我国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积极贯彻落实该规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