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833-2024畜禽与秸秆混合堆肥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
《DB34/T 4833-2024畜禽与秸秆混合堆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关于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堆肥技术的规程,旨在指导堆肥过程,提高堆肥质量,该规程详细解读了堆肥技术要点,包括原料处理、堆肥化过程、质量控制和应用建议,以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畜禽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在此背景下,DB34/T 4833-2024《畜禽与秸秆混合堆肥技术规程》的正式发布,为畜禽与秸秆混合堆肥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权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深远意义。
DB34/T 4833-2024规程解读
适用范围
本规程旨在规范畜禽与秸秆混合堆肥的生产、加工、应用及质量检验,适用于所有相关环节。
技术要求
- 原料选择:畜禽原料需新鲜、无污染、无病原体;秸秆原料应选择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的优质秸秆。
- 堆肥比例:畜禽与秸秆的比例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一般推荐比例为1:1.5至2。
- 堆肥过程:堆肥过程包括预处理、混合、发酵、熟化和后处理五个阶段。
- 发酵条件:发酵期间,堆体温度需维持在55℃以上,湿度控制在60%左右,确保氧气充足,堆肥时间约为15至20天。
- 熟化条件:熟化期间,堆体温度应保持在40℃以下,湿度约50%,堆肥时间约为7至10天。
- 后处理:堆肥熟化后,需进行翻堆、破碎、筛分等后处理,以消除异味,提升堆肥品质。
质量检验
- 堆肥产品性质:堆肥产品应具备良好的理化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C/N比等。
- 无污染标准:堆肥产品应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 提升堆肥质量:DB34/T 4833-2024规程对堆肥原料、过程、条件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提升堆肥质量,降低病虫害、农药残留等风险。
- 促进资源化利用: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将畜禽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推广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规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DB34/T 4833-2024《畜禽与秸秆混合堆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畜禽与秸秆混合堆肥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以提高堆肥质量,促进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应携手努力,共同推动规程的贯彻落实,为我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