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834-2024解读,日光温室芦笋生产技术规程详解

团体标准 602
《DB34/T 4834-2024》为日光温室芦笋生产技术规程,详细阐述了芦笋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规程旨在提高芦笋产量与品质,推动芦笋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日光温室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正日益显现其重要性,芦笋,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旺盛的市场需求,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为规范日光温室芦笋的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与产量,推动芦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DB34/T 4834-2024《日光温室芦笋生产技术规程》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为芦笋种植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

DB34/T 4834-2024解读,日光温室芦笋生产技术规程详解,DB34/T 4834-2024解读,日光温室芦笋生产技术规程详解,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34/T 4834-2024规程概述

DB34/T 4834-2024《日光温室芦笋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针对日光温室芦笋生产特点制定的标准化技术文件,旨在提升芦笋产品的质量与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芦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规程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芦笋品种选择与播种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芦笋品种,并在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

日光温室建设与改造

构建符合标准的日光温室,包括温室骨架、覆盖材料、通风设施等,并对现有温室进行改造,提升其保温、保湿、通风性能。

芦笋种植管理

实施科学的施肥和浇水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合理调控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防治病虫害,确保芦笋的健康生长。

收获与采后处理

适时收获芦笋,保持其品质,并对采后的芦笋进行整理、包装、储存,以延长其保鲜期。

质量控制与追溯

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对芦笋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并实施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提高产品信誉。

规程解读与实施要点

芦笋品种选择与播种

  1. 选择适宜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芦笋品种,如‘芦笋’、‘大江芦笋’等。
  2. 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50℃温水中30分钟,然后用1%的氯化钠溶液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
  3. 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覆土厚度约1厘米,播种量控制在每亩30公斤左右。

日光温室建设与改造

  1. 建设符合标准的日光温室,温室跨度为6-8米,长度为50-100米,高度为2.5-3米。
  2. 选用优质温室骨架,如热镀锌钢管、镀铝锌钢带等。
  3. 采用优质保温覆盖材料,如聚乙烯无滴膜、EVA膜等。
  4. 设置通风口、排湿口,确保温室通风、排湿。

芦笋种植管理

  1. 科学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注意氮、磷、钾的平衡施用。
  2. 浇水:根据芦笋生长发育阶段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 调控温室温度、湿度:芦笋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湿度为60%-80%,冬季加强保温,夏季加强通风降温。
  4.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确保芦笋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收获与采后处理

  1. 适时收获:芦笋收获期为4-6月份,当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即可开始收获。
  2. 采后处理:将收获的芦笋进行整理、清洗、包装,放入保鲜箱内储存,保持芦笋新鲜。

质量控制与追溯

  1. 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对芦笋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 实施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对芦笋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提高产品信誉。

DB34/T 4834-2024《日光温室芦笋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日光温室芦笋生产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指导,芦笋种植者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该规程,提升芦笋产品质量与产量,推动芦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