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猪地方品种传承与发展,DB37/T 4573.7-2024标准解读
莱芜猪,遵循DB37/T 4573.7-2024标准,致力于地方品种的传承与发展,该标准规范了莱芜猪的品种保护、繁育、饲养管理等方面,确保其优良基因得以延续,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地方品种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日益凸显,莱芜猪,作为我国知名的地方猪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肉质鲜美、繁殖力强等特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的资源,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DB37/T 4573.7-2024《畜禽地方品种 第7部分:莱芜猪》标准,本文将围绕莱芜猪的品种特点、标准内容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莱芜猪的品种特点
莱芜猪,源自山东省莱芜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体型适中,头小耳小,四肢粗壮,通体被毛洁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以下是莱芜猪的主要特点:
- 肉质优良:莱芜猪肉质细嫩,口感鲜美,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
- 繁殖力强:莱芜猪繁殖力较高,年产仔数可达12-15头,有利于种群规模的扩大。
- 抗病力强:莱芜猪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适应性强,适合在多种环境中养殖。
- 耐粗饲:莱芜猪对饲料要求不高,耐粗饲,养殖成本较低。
DB37/T 4573.7-2024标准内容
DB37/T 4573.7-2024《畜禽地方品种 第7部分:莱芜猪》标准涵盖了以下方面:
- 莱芜猪的品种定义:明确了莱芜猪的品种范围、形态特征、生产性能等基本要求。
- 莱芜猪的遗传资源保护:规定了莱芜猪遗传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品种资源收集、保存、繁殖等。
- 莱芜猪的育种与改良:提出了莱芜猪育种与改良的技术路线,包括选育目标、育种方法、育种指标等。
- 莱芜猪的养殖技术:提供了莱芜猪的养殖技术规范,包括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
- 莱芜猪的产品质量:规定了莱芜猪肉产品的质量标准,包括肉品质、卫生指标等。
莱芜猪的发展前景
莱芜猪作为我国著名的地方猪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DB37/T 4573.7-2024标准的指导下,莱芜猪的发展前景如下:
- 保护和利用莱芜猪遗传资源:通过实施标准,加强莱芜猪遗传资源的保护,确保品种的纯正性和稳定性。
- 提高莱芜猪生产性能:通过育种与改良,提高莱芜猪的生长速度、繁殖力、抗病力等生产性能,满足市场需求。
- 优化莱芜猪养殖技术:根据标准,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
- 拓展莱芜猪肉产品市场:借助莱芜猪的品牌优势,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莱芜猪作为我国畜禽地方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DB37/T 4573.7-2024标准的指导下,有望实现品种保护、生产性能提升、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目标,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