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与应用,DB36/T 809-2024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生产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1
《DB36/T 809-2024 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是一项针对红壤旱地条件下,实施木薯与冬瓜间作的新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解析了间作模式下的种植技术、土壤管理、水分控制、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红壤旱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土壤肥力普遍较低,水资源也相对匮乏,这对农业生产构成了挑战,为了提升红壤旱地农业生产的效益,DB36/T 809-2024《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生产技术规程》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规程,旨在为红壤旱地木薯与冬瓜的间作生产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解析与应用,DB36/T 809-2024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DB36/T 809-2024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生产技术规程,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36/T 809-2024《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生产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生产的种植模式、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我国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的生产实践。

种植模式

栽植时间

木薯和冬瓜的栽植时间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状况及品种特性进行合理安排,木薯在春季3月至4月进行栽植,而冬瓜则在夏季6月至7月栽植。

栽植密度

木薯的行距宜为1.5至2.0米,株距为0.8至1.0米;冬瓜的行距同样为1.5至2.0米,株距则为1.0至1.5米。

栽植方式

采用穴栽或条栽方式,确保栽植深度适宜,有利于根系健康生长。

品种选择

木薯

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如南薯1号、福薯1号等。

冬瓜

选择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品种,如早熟1号、夏雪等。

栽培技术

土壤处理

在栽植前,进行深翻土壤,施足底肥,确保土壤肥力充足。

水分管理

木薯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冬瓜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积水。

施肥管理

根据木薯和冬瓜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确保营养均衡。

植株管理

及时除草、培土、摘心、整枝等,提高植株的通风透光性。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病害防治

针对木薯和冬瓜的病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虫害防治

针对木薯和冬瓜的虫害,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采收与加工

采收

木薯在生长周期结束后,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采收;冬瓜在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

加工

将采收的木薯和冬瓜进行清洗、去皮、切片等加工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DB36/T 809-2024《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要求,以期实现红壤旱地木薯间作冬瓜的高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