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15/T 416解读,农牧交错区乳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引领新标准
DB15/T 416-2024解读标志着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迈入新阶段,该规范旨在提升乳牛养殖效率,优化饲养管理,保障乳牛健康,为我国乳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乳用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已经成为提升乳牛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我国最新颁布了DB15/T 416-2024《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指导。
规范背景
农牧交错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重要区域,气候条件多变,生态环境易受破坏,在此类地区,乳用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饲料资源稀缺、疫病防控压力巨大、饲养技术相对落后等,为了提升乳用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水平,确保奶源安全,推动乳牛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DB15/T 416-2024《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涵盖了牛场选址、牛舍建设、饲料供应、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等多个方面。
牛场选址与牛舍建设
- 牛场选址: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顺畅、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空气质量优良的地区。
- 牛舍建设:牛舍需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具备防潮、防寒、防暑、防病等功能。
饲料供应
- 饲料来源:优先选择当地生产的饲料资源,如玉米、豆粕、青贮饲料等。
- 饲料配比:根据乳用育成母牛的生长发育需求,科学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疫病防控
- 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 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程序: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饲养管理
- 饲养人员:饲养人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乳用育成母牛的生长发育特点。
- 饲养方式: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如分阶段饲养、自由采食等。
- 日常管理:加强牛群观察,及时处理牛只的生理、心理问题。
规范实施与效果
DB15/T 416-2024《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乳用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水平,降低疫病发生风险,提高奶源质量,推动乳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效果如下:
- 提高乳用育成母牛的生产性能,增加奶产量。
- 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保障奶源安全,满足市场需求。
- 促进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DB15/T 416-2024《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应认真学习并贯彻实施该规范,为我国乳牛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