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青贮技术规程,DB15/T 3590-2024引领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资源化利用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590-2024 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混合青贮技术规程》发布,标志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迈入新阶段,该规程将有效推动马铃薯渣和大麦秸秆的循环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马铃薯渣和大麦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科学合理的利用不仅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更能显著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我国在2024年正式颁布了《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混合青贮技术规程》(DB15/T 3590-2024),本文将围绕此规程,深入探讨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混合青贮技术的核心要点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创新青贮技术规程,DB15/T 3590-2024引领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资源化利用,创新青贮技术规程,DB15/T 3590-2024引领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资源化利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混合青贮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混合青贮的技术规范、试验方法、检验标准,以及相关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该规程的出台,旨在引导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个体合理利用马铃薯渣和大麦秸秆,提升青贮饲料的品质,进而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混合青贮技术要点

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的预处理

在混合青贮之前,对马铃薯渣和大麦秸秆进行预处理至关重要,马铃薯渣需破碎和筛分,以利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麦秸秆则需切割和揉搓,以增加其表面积,提升青贮效果。

混合比例

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的混合比例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比例为1:2至1:3,在实际操作中,需综合考虑饲料营养成分、青贮发酵条件以及设备能力等因素,以确定最佳混合比例。

青贮添加剂

为了提升青贮饲料的品质,可以适量添加青贮添加剂,如乳酸菌、酶制剂、糖蜜等,添加剂的使用量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避免过量使用。

青贮发酵条件

青贮发酵条件对青贮饲料的品质影响极大,关键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一般而言,青贮发酵温度应控制在15-25℃之间,湿度控制在65%-75%,同时尽量降低氧气含量,以利于乳酸菌的发酵。

青贮设施

青贮设施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氧气进入,常用的青贮设施包括青贮塔、青贮窖和青贮袋等,选择青贮设施时,需考虑青贮量、地形地貌和经济条件等因素。

混合青贮技术优势

提高饲料利用率

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混合青贮后,营养成分得到互补,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混合青贮技术,将马铃薯渣和大麦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有效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促进畜牧业发展

混合青贮饲料的推广有助于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应用前景

随着《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混合青贮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混合青贮技术在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该技术有望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1. 优化青贮饲料配方,提升饲料品质。
  2. 推广新型青贮添加剂,增强青贮效果。
  3. 开发智能化青贮设备,降低劳动强度。
  4. 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混合青贮技术的广泛应用。

《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混合青贮技术规程》的颁布,为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马铃薯渣与大麦秸秆混合青贮技术必将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