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550-2024 细叶韭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助力品质与产量双提升
《DB15/T 3550-2024 细叶韭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标准化种植,提高细叶韭的品质与产量,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细叶韭作为一项重要的蔬菜品种,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行业焦点,DB15/T 3550-2024《细叶韭栽培技术规程》的正式出台,为细叶韭的标准化种植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有力地推动了细叶韭品质的提升与产量的增加,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规程,全面介绍细叶韭的栽培技术。
DB15/T 3550-2024《细叶韭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细叶韭栽培的行业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并负责归口管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细叶韭的品种筛选、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规范,旨在全面提升细叶韭的栽培水平,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品种选择
-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挑选适合的细叶韭品种,如辽细1号、辽细2号等。
- 品种需具备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性。
播种
- 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3月至4月进行。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20-30厘米,株距10-15厘米。
-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约为1.5-2公斤。
育苗
- 育苗场地:选择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区域。
- 育苗基质:选用腐殖土、细沙等混合物。
- 育苗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
移栽
- 移栽时间:一般在秋季9月至10月进行。
- 移栽方法:采用穴栽,每穴栽植1-2株。
- 移栽后管理:及时浇水、施肥,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 浇水:根据天气、土壤湿度等因素,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搭配氮、磷、钾肥,追肥结合浇水进行。
- 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减少病虫害发生。
-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栽培密度。
病虫害防治
- 病害:细叶韭常见病害有叶斑病、疫病等,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 虫害:细叶韭常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等,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采收
- 采收时间:一般在移栽后60-70天,植株高度达到30-40厘米时进行。
- 采收方法:采用手工采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植株。
- 采收后管理:及时晾晒、储存,确保细叶韭品质。
DB15/T 3550-2024《细叶韭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细叶韭的标准化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遵循规程要求,加强栽培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细叶韭的品质与产量,推动细叶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规程的认识,推动细叶韭栽培技术的普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