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DB15/T 3548-2024,乳苣技术规程标准及关键实施要点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548-2024》乳苣技术规程标准全面阐述了乳苣的种植、管理、收获及加工技术,该标准强调了品种选择、土壤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并详细介绍了乳苣的加工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旨在提升乳苣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乳苣,作为一种兼具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优质植物,近年来在农业种植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规范乳苣的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我国制定了DB15/T 3548-2024《乳苣技术规程》标准,本文将从标准概述、技术规程、实施要点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

深度解读DB15/T 3548-2024,乳苣技术规程标准及关键实施要点,深度解读DB15/T 3548-2024,乳苣技术规程标准及关键实施要点,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5/T 3548-2024《乳苣技术规程》是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共同编制,并于2024年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乳苣的种植技术,提升乳苣的产量和品质,推动乳苣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技术规程

乳苣种植前的准备

(1)选择适宜的种植地:乳苣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为最佳。

(2)土壤处理: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以防治病虫害,改善土壤结构。

(3)种子处理:选择优质乳苣种子,进行消毒、发芽试验,确保发芽率。

乳苣种植时间

乳苣的种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具体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以确保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发芽。

种植方法

(1)条播:按行距20-30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2-3厘米。

(2)穴播:按行距20-30厘米、株距10-15厘米挖穴,将种子放入穴中,覆土2-3厘米。

种植密度

根据土壤肥力和种植目的,乳苣的种植密度一般在每亩2-3万株。

田间管理

(1)施肥:种植后,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追施氮、磷、钾等肥料。

(2)灌溉:乳苣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

(3)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4)除草:种植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乳苣争夺养分。

收获

乳苣一般在播种后40-50天即可收获,收获时,选择晴天,割取全株,晾晒至干。

实施要点

  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对乳苣技术的认识,确保技术规程的准确实施。

  2. 推广先进技术:积极推广优质种子、高效肥料、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提高乳苣种植效益。

  3.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从种子、土壤、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乳苣种植品质。

  4. 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方合作,共同推动乳苣产业的健康发展。

DB15/T 3548-2024《乳苣技术规程》为乳苣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通过全面实施该规程,有望提高乳苣种植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乳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