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助力荞麦茎溃疡病防治,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规程详细介绍了DB15/T 3547-2024荞麦茎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旨在提升荞麦产量与品质,推动荞麦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管理、生物防治和合理用药等手段,降低病害发生,保障荞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荞麦,作为我国粮食作物中的重要一员,不仅富含营养,更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近年来,荞麦茎溃疡病的频繁发生,对荞麦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遏制这一病害,我国在2024年正式发布了《荞麦茎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15/T 3547-2024),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尽解读,旨在为我国荞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荞麦茎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荞麦茎溃疡病绿色防控的行业标准,该规程遵循生态农业、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旨在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从而提升荞麦的产量与品质。
预防措施
- 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 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以降低病原菌的累积。
- 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销毁,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生物防治
- 天敌昆虫:利用捕食性天敌昆虫,如捕食螨、瓢虫等,控制病原菌。
- 病原菌拮抗菌:利用拮抗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与繁殖。
物理防治
- 土壤处理:采用消毒、石灰消毒等方法,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存活率。
- 种子处理:采用高温消毒、药剂浸种等方法,消灭种子上的病原菌。
化学防治
- 合理选用农药:根据病情和防治效果,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 科学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
规程实施与评价
实施步骤
- 制定防治方案: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品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
- 组织实施:按照防治方案,开展绿色防控工作。
- 效果评价: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评价标准
- 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评价防治效果,病情指数低于20%为防治效果良好。
- 农药残留:对防治后的荞麦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荞麦茎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我国荞麦产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通过实施该规程,可以有效降低荞麦茎溃疡病的发生,提高荞麦产量与品质,助力我国荞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需不断总结经验,优化防控技术,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