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机械操作规程DB32/T 1347-2009深度解析与实际应用
《DB32/T 1347-2009奶牛机械操作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本指导奶牛养殖中机械操作的专业书籍,它详细解读了奶牛养殖中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规范,旨在提高奶牛养殖的机械化水平,保障养殖人员的安全,提高养殖效率,书中不仅对规程进行了详细解读,还结合实际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操作技巧。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奶牛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日益提升,机械化技术已成为现代化奶牛场的关键支撑,我国首部《奶牛机械操作技术规程》(DB32/T 1347-2009)的颁布,旨在规范奶牛场机械操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确保奶牛健康和奶产品质量,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奶牛场中的实际应用。
《奶牛机械操作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奶牛场机械操作的基本要求、设备配置、操作流程、卫生管理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内容,适用于我国奶牛场机械化操作的各个环节,对于提升奶牛场效率、保障奶牛健康和奶产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规程解读
基本要求
规程要求奶牛场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 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性能可靠的设备,如真空泵、输送机、管道等。
- 环境:确保养殖区域清洁卫生,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 人员: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必要的技能和卫生知识。
设备配置
规程对设备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
- 输送机:选用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的输送机,如链式输送机、固定式输送机等。
- 管道:使用无毒、耐腐蚀、易于清洗的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
- 真空泵:选用性能稳定、噪音低、节能的真空泵。
操作流程
规程对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准备阶段:检查设备、环境,确保一切正常。
- 预清洗:对奶牛进行预清洗,减少内残留乳量。
- 正式操作:按照规程操作输送机,确保流程顺利进行。
- 后处理:清洗、消毒输送机、管道等设备,确保卫生。
卫生管理
规程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卫生管理,要求:
- 人员卫生:操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服、手套等。
- 区域卫生:定期消毒养殖区域,保持清洁。
- 设备卫生:定期清洗、消毒设备、管道等。
人员培训
规程要求操作人员接受专业培训,掌握以下技能:
- 设备操作:熟练掌握输送机、管道等设备的操作方法。
- 清洗技能:学会正确进行清洗,提高效率。
- 卫生知识:了解操作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确保奶产品质量。
规程应用
《奶牛机械操作技术规程》在我国奶牛场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一些应用实例:
- 提高效率: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 保障奶牛健康:严格执行卫生管理,降低奶牛乳房炎等疾病发生率。
- 提升奶产品质量:确保操作卫生,提高奶产品质量。
- 促进奶牛场现代化:推动奶牛场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奶牛机械操作技术规程》是我国奶牛场机械化操作的重要依据,对提高奶牛场效率、保障奶牛健康和奶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奶牛场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程,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