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15/T 1058平菇菌种制作技术规程全面解读
《DB15/T 1058-2024 平菇菌种制作技术规程》详细介绍了平菇菌种制作的标准流程,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纯化等环节,旨在规范平菇菌种制作过程,提高菌种质量和产量。
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亦被称为杏鲍菇或姬菇,是一种富含营养、口感细腻、风味独特的食用菌,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平菇的栽培面积逐年攀升,菌种作为食用菌生产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平菇的产量与品质,本文将深入剖析《DB15/T 1058-2024 平菇菌种制作技术规程》,旨在为我国平菇产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平菇菌种制作技术规程
原料选择
(1)菌种挑选:应选取生长旺盛、无病虫害、产量高、品质上乘的平菇品种作为菌种。
(2)原料采购:平菇菌种制作所需原料包括棉籽壳、木屑、玉米芯、麦麸等,需确保原料新鲜、无霉变、无污染。
配方设计
(1)原料配比:建议采用棉籽壳70%、木屑20%、玉米芯5%、麦麸5%的配比。
(2)营养成分:在配方中添加0.1%的磷酸二氢钾、0.1%的硫酸镁、0.05%的维生素B1,以增强菌种的营养价值。
水分控制
(1)原料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以确保菌种生长的适宜环境。
(2)拌料水分:根据原料的吸水特性,适当调整拌料时的水分含量。
装袋灭菌
(1)装袋:使用直径17cm、长35cm的聚丙烯袋,每袋装料约1kg。
(2)灭菌:采用121℃的高压蒸汽灭菌,持续1.5小时,确保菌种的无菌状态。
菌种接种
(1)接种时机:待菌种培养至菌丝长满袋口,通常需7-10天。
(2)接种工具:使用75%酒精和火焰对接种工具进行严格消毒。
(3)接种方法:用接种针挑取菌种,均匀地接种于培养基表面。
菌种培养
(1)培养温度:将培养室温度维持在22-25℃。
(2)培养湿度:保持培养室湿度在60%-70%之间。
(3)培养周期:菌种培养至菌丝布满培养基,一般需30-40天。
菌种保存
(1)保存方式:将培养好的菌种存放在4℃的冰箱中。
(2)保存期限:菌种的最佳保存期限为6个月。
菌种质量检测
(1)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速度需符合《DB15/T 1058-2024》标准要求。
(2)菌丝活力:菌丝活力也应达到《DB15/T 1058-2024》标准。
(3)病虫害检测:确保菌种无病虫害。
《DB15/T 1058-2024 平菇菌种制作技术规程》为我国平菇产业提供了科学、规范、实用的菌种制作指导,遵循此规程,有助于显著提升平菇菌种的质量,从而为我国平菇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在生产实践中,还需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对技术规程进行适度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