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丘陵区燕麦绿豆复种栽培技术规程DB15/T 3658-2024深度解析与应用
《燕山丘陵区饲草燕麦复种绿豆栽培技术规程DB15/T 3658-2024》解析与应用,该规程针对燕山丘陵区特点,详细介绍了燕麦与绿豆复种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期、播种量、田间管理等要点,旨在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在我国北方,燕山丘陵区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成为了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粮食、畜牧业的黄金生产基地,受多种因素制约,该区域的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和饲草产量,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2024年正式发布了《燕山丘陵区饲草燕麦复种绿豆栽培技术规程》(DB15/T 3658-2024),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燕山丘陵区的实际应用。
DB15/T 3658-2024规程概述
本规程旨在指导燕山丘陵区饲草燕麦与绿豆的复种栽培技术,涵盖了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关键环节,规程明确了适宜品种、播种时间、播种量、施肥标准以及田间管理等细节,为燕山丘陵区的饲草燕麦复种绿豆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
选种与播种
选种
针对燕山丘陵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应选择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燕麦和绿豆品种,燕麦可选用燕麦1号、燕麦2号等;绿豆则可选用绿豆1号、绿豆2号等。
播种期
燕麦播种多在春季3月底至4月初,绿豆则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
播种量
燕麦播种量通常为每亩2.5-3公斤,绿豆则为每亩3-4公斤。
播种方法
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
田间管理
施肥
燕麦和绿豆对氮、磷、钾的需求较高,施肥需根据土壤肥力、植株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一般基肥施用氮肥30-40公斤/亩、磷肥30-40公斤/亩、钾肥20-30公斤/亩;追肥施用氮肥20-30公斤/亩。
浇水
燕麦和绿豆耐旱性较差,需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播种后浇透水,出苗后保持土壤湿润。
中耕除草
播种后20-30天进行第一次中耕,株高20-3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株高40-50厘米时进行第三次中耕。
病虫害防治
定期监测燕麦和绿豆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病虫害防治
燕麦病虫害
主要包括燕麦黑穗病、燕麦锈病等,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及药剂防治。
绿豆病虫害
主要包括绿豆疫病、绿豆虫害等,防治方法与燕麦病虫害防治类似。
收获
燕麦收获
燕麦成熟后,一般在7月底至8月初进行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防止霉变。
绿豆收获
绿豆成熟后,一般在8月底至9月初进行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防止霉变。
通过遵循DB15/T 3658-2024规程,加强田间管理,合理防治病虫害,可以有效提高燕山丘陵区饲草燕麦复种绿豆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北方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