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661-2024深度解读,内蒙古东部丹参育苗技术革新与应用
《DB15/T 3661-2024》解读,介绍了内蒙古东部区丹参育苗技术规程的创新点,包括优化种植模式和培育方法,提高丹参产量与品质,规程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当地丹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丹参,作为一类至关重要的中药材,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提升丹参的种植品质与产量,内蒙古东部区精心制定了《丹参育苗技术规程》(DB15/T 3661-202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丹参育苗过程中的应用与创新。
规程背景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唇形科丹参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活血化瘀、凉血消肿、安神止痛等显著功效而备受青睐,内蒙古东部区坐拥丰富的丹参资源,是这一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由于传统种植技术的滞后,丹参的产量与品质难以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为此,内蒙古东部区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制了《丹参育苗技术规程》。
育苗场地选择
规程强调,丹参育苗场地应选择地势开阔、排水顺畅、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区域,避免选择低洼积水、盐碱化严重的地块。
育苗材料准备
丹参育苗所需材料包括种子、基质、肥料等,规程规定,应选用优质、无病虫害的种子,并在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基质宜选用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材料,如泥炭、珍珠岩等,肥料应选用有机肥与复合肥,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育苗方法
丹参育苗方法主要有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两种,规程详细阐述了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的具体步骤,包括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扦插时间、扦插方法等。
育苗管理
丹参育苗管理涵盖水分管理、温度管理、光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规程要求,在育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分,保持土壤湿润;根据气温变化调整温度,确保丹参幼苗健康成长;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促进幼苗生长;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幼苗健康。
育苗质量标准
规程对丹参育苗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发芽率、幼苗生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要求发芽率不低于85%,幼苗生长势良好,病虫害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规程创新与应用
创新点
《丹参育苗技术规程》(DB15/T 3661-2024)在以下方面具有创新性:
- 针对内蒙古东部区丹参种植特点,提出了适宜的育苗场地选择和材料准备方法。
- 详细介绍了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的操作步骤,提高了育苗成功率。
- 明确了育苗管理要点,降低了病虫害发生风险。
应用前景
《丹参育苗技术规程》在内蒙古东部区丹参种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推广应用该规程,可以有效提升丹参种植质量,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丹参育苗技术规程》的制定,为内蒙古东部区丹参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丹参种植水平,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规程的宣传、培训和推广,确保规程在丹参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