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602-2024解读,黑土区坡耕地玉米大豆轮作免耕保土减蚀技术新规程
《DB15/T 3602-2024》规程详细阐述了黑土区坡耕地玉米大豆轮作免耕保土减蚀技术,该规程旨在通过科学轮作和免耕措施,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地保肥能力,促进玉米和大豆的可持续生产,规程涵盖了技术流程、操作规范及效果评估,为黑土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农业科技的革新显得尤为关键,黑土区,作为我国关键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玉米大豆轮作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种植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有效指导黑土区坡耕地玉米大豆轮作的生产实践,DB15/T 3602-2024《黑土区坡耕地玉米大豆轮作免耕保土减蚀技术规程》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深度剖析,以期为广大黑土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程背景及意义
黑土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种植,长期的耕作与过度利用导致黑土区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玉米大豆轮作作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这些问题,DB15/T 3602-2024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黑土区坡耕地玉米大豆轮作的生产流程,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DB15/T 3602-2024规程适用于黑土区坡耕地玉米大豆轮作的全过程,包括选地、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
技术要求
- 选地:选择坡度小于15°、土层厚度超过30cm、有机质含量超过1.5%的黑土区坡耕地。
- 整地:采用免耕或浅耕翻耕,确保土壤疏松,便于播种。
- 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习性,合理安排播种时间,玉米、大豆播种行距分别为60cm和40cm,株距分别为25cm和30cm。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玉米、大豆每亩施肥量分别为:纯氮30kg、五氧化二磷15kg、氧化钾15kg。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作物健康成长。
- 收获:根据作物成熟度,适时收获。
保土减蚀措施
- 合理轮作:玉米、大豆轮作周期为4-5年,以降低病虫害发生和土壤肥力下降的风险。
- 免耕保土:采用免耕或浅耕翻耕,减少土壤扰动,降低水土流失。
- 种植覆盖作物:在玉米、大豆生长期间,种植覆盖作物,如苜蓿、三叶草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 梯田建设:对坡耕地进行梯田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
规程实施效果
DB15/T 3602-2024规程的实施,对黑土区坡耕地玉米大豆轮作的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规范生产过程,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以下效果:
- 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
- 降低了土壤肥力下降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 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 为黑土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DB15/T 3602-2024《黑土区坡耕地玉米大豆轮作免耕保土减蚀技术规程》对于黑土区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推广该规程,为我国黑土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