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母牛犊牛饲养技术规范(DB15/T 3627-2024)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627-2024 肉用母牛-犊牛饲养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旨在提升肉用母牛犊牛饲养水平,规范详细阐述了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管理等方面,助力养殖户提高犊牛成活率与生长速度。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兴盛,肉用母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作为肉用母牛生产链上的关键一环,犊牛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肉牛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肉质品质,为了进一步规范肉用母牛犊牛的饲养技术,提升养殖效益,我国在2024年正式发布了《DB15/T 3627-2024 肉用母牛-犊牛饲养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肉用母牛犊牛饲养技术规范(DB15/T 3627-2024)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南,肉用母牛犊牛饲养技术规范(DB15/T 3627-2024)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南,2,技术规范,规范解读,第1张

《DB15/T 3627-2024 肉用母牛-犊牛饲养技术规范》是我国肉用母牛产业的一项核心技术标准,旨在引导养殖户科学、规范地饲养犊牛,从而提升肉牛的生产水平,该规范内容丰富,涉及犊牛的选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多个层面,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科学性:规范以国内外先进的肉牛养殖技术为依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
  2. 实用性紧贴实际,易于养殖户理解和操作。
  3. 可操作性:规范明确了各项技术指标和操作步骤,为养殖户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选种与育种

规范强调养殖户应选用优良品种的肉用母牛,确保犊牛的遗传基础,规范还明确了育种目标,即提升肉牛的生长速度、繁殖性能和肉质品质。

饲养管理

  1. 犊牛出生后,应立即进行编号、称重,并做好详细记录。
  2. 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应喂给初乳,确保其基本营养需求。
  3. 犊牛出生后7天内,应进行免疫接种,预防疫病。
  4. 犊牛出生后1周内,应逐步过渡到饲料喂养,保证营养均衡。
  5. 犊牛出生后1个月内,应进行驱虫,预防虫病。

疫病防治

规范要求养殖户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具体措施包括:

  1. 定期对犊牛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治疗。
  2.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
  3. 定期对饲料、水源等进行检测,确保质量安全。

规范应用的重要性

  1. 提升肉牛生产水平: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繁殖性能和肉质品质,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2. 保障犊牛健康:规范明确了饲养管理措施,有助于预防疫病和虫病,保障犊牛健康成长。
  3. 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肉牛产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DB15/T 3627-2024 肉用母牛-犊牛饲养技术规范》为我国肉用母牛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规范,提高肉牛生产水平,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