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92.2-2024香菇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秋栽贮藏运输关键技巧
《DB42/T 192.2-2024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解读》针对代料香菇秋栽与贮藏运输,详细阐述了关键要点,包括适宜种植时间、菌棒制作、秋栽管理及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等,旨在提高香菇产量和质量。
香菇,作为中国传统的食用菌之一,不仅营养价值丰富,口感独特,而且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香菇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为了规范香菇的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我国出台了《香菇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92.2-2024)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中关于代料香菇秋栽及贮藏运输的相关要点。
代料香菇秋栽技术规程
栽培时间
依据DB42/T 192.2-2024标准,代料香菇的秋栽时间多在8月至10月,这一时期,气温适中,非常适合香菇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
栽培场所
选择栽培场所时,应优先考虑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排水顺畅的地方,地面需保持平整,避免积水,且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减少病虫害的侵扰。
培养基配制
代料香菇秋栽可以使用棉籽壳、玉米芯、麦麸等原料,按照DB42/T 192.2-2024标准,原料需粉碎、过筛,并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石灰、石膏等调节剂,以优化培养基的酸碱度和营养成分。
菌种接种
接种前,必须对菌种进行活化处理,标准规定,菌种活化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活化时间为24小时,接种时,应选用合适的工具,确保菌种在培养基上均匀分布。
栽培管理
- 温度控制:栽培期间,温度宜保持在18℃至22℃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香菇的生长。
- 湿度管理:培养基含水量应维持在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宜在85%左右,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香菇生长。
- 通风换气:确保栽培场所空气新鲜,减少病害的发生。
- 光照管理:香菇生长期间,光照强度以500至1000勒克斯为宜。
收获与采后处理
代料香菇秋栽的收获时间通常在接种后50至60天,收获时,要确保香菇形态完整,避免损伤,采后,对香菇进行预冷、分级、包装等处理。
香菇贮藏运输技术规程
贮藏条件
根据DB42/T 192.2-2024标准,香菇的贮藏温度应控制在0℃至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至95%,同时确保空气流通,避免高温、高湿和有害气体的存在。
贮藏方式
香菇可采用冷藏、气调、低温保鲜等多种方式进行贮藏,具体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运输条件
运输过程中,香菇应保持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运输车辆需密封、保温、通风,避免阳光直射,且运输时间不宜过长,以缩短运输周期。
运输包装
香菇的运输包装应选用透气、防水、防潮、防震的材料,包装规格需符合DB42/T 192.2-2024标准要求。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92.2-2024)的出台,为代料香菇的秋栽与贮藏运输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有助于提升香菇的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菇农们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加强技术管理,确保香菇的高产量和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