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890-2024标准解析,双季稻关键生育期气象服务新规范种植指导

团体标准 601
《DB45/T 2890-2024》解读了双季稻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规范新标准,为种植者提供了详细指南,该标准强调气象服务在稻作关键期的重要性,包括播种、移栽、抽穗、灌浆等阶段,旨在提高双季稻产量和品质,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愈发显著,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双季稻的种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DB45/T 2890-2024 双季稻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规范》,本文旨在对这一技术规范进行详尽解读,为广大双季稻种植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农业气象服务指导。

DB45/T 2890-2024标准解析,双季稻关键生育期气象服务新规范种植指导,DB45/T 2890-2024标准解析,双季稻关键生育期气象服务新规范种植指导,2,创新,技术规范,第1张

《DB45/T 2890-2024 双季稻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规范》是我国农业气象服务领域的一项重要基准,旨在规范双季稻关键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该规范明确了双季稻关键生育期的气象服务指标、服务内容、服务方法以及技术要求,为种植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农业气象服务。

双季稻关键生育期

双季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育期分为早稻和晚稻两个阶段,根据《DB45/T 2890-2024》,双季稻关键生育期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1. 播种期:早稻播种期通常在3月至4月,晚稻播种期则在7月至8月。
  2. 分蘖期:早稻分蘖期一般在播种后30天左右,晚稻分蘖期则在播种后40天左右。
  3. 孕穗期:早稻孕穗期一般在分蘖期后15天左右,晚稻孕穗期则在分蘖期后20天左右。
  4. 抽穗期:早稻抽穗期一般在孕穗期后10天左右,晚稻抽穗期则在孕穗期后15天左右。
  5. 成熟期:早稻成熟期一般在抽穗期后30天左右,晚稻成熟期则在抽穗期后40天左右。

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规范内容

气象服务指标

《DB45/T 2890-2024》规定了双季稻关键生育期的气象服务指标,包括温度、降水量、光照、湿度、风力等,这些指标对双季稻的生长发育具有关键影响,是农业气象服务的重要内容。

农业气象服务内容

  1. 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针对双季稻关键生育期,发布温度、降水量、风力等气象预报,为种植者提供决策依据。
  2. 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针对干旱、洪涝、冰雹等灾害,发布预警,指导种植者采取相应措施。
  3. 开展农业气象服务调查:调查双季稻生长状况,分析气象因素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提出农业气象服务建议:根据气象条件和双季稻生长状况,提出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

服务方法

  1. 利用气象、雷达等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双季稻生长状况和气象条件
  2. 采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农业气象观测站等地面观测手段,获取气象数据
  3. 运用数值预报技术,对双季稻关键生育期的气象条件进行预测

技术要求

  1.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确保农业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加强农业气象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实施与推广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双季稻种植者对农业气象服务的认识。
  2. 完善服务: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确保双季稻关键生育期的气象服务全覆盖。
  3. 创新服务模式:结合现代技术,开发农业气象服务APP、公众号等,为种植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4.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科研院所、企业等参与农业气象服务。

《DB45/T 2890-2024 双季稻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规范》为我国双季稻种植提供了科学、实用的农业气象服务指南,通过实施该规范,有望提高双季稻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