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980-2024玉米秸秆隔年错位集中深埋还田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DB21/T 3980-2024玉米秸秆隔年错位集中深埋还田技术规程》详细介绍了玉米秸秆隔年错位集中深埋还田技术,旨在优化秸秆资源利用,提高土壤肥力,规程从选材、处理、深埋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技术操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玉米秸秆,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宝贵副产品,长期占据着农业废弃物处理领域的重要地位,为了提升玉米秸秆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玉米秸秆隔年错位集中深埋还田技术规程》(DB21/T 3980-2024),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详尽解读,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玉米秸秆隔年错位集中深埋还田技术规程》(DB21/T 3980-2024)明确了玉米秸秆隔年错位集中深埋还田的技术标准、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适用于玉米秸秆的收集、处理和深埋还田等各个环节,该规程的核心目标在于提升玉米秸秆的利用效率,减轻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技术要求
-
收集与运输:玉米秸秆应在收割后立即收集,防止因长时间堆放导致的霉变,收集后的秸秆需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其便于运输。
-
深埋还田:秸秆深埋还田的深度应超过30厘米,确保秸秆在土壤中充分腐熟,在深埋还田前,应先进行土壤消毒,以保证土壤的卫生安全。
-
错位集中:深埋还田应采用错位集中的方法,即在固定距离设置深埋沟,将秸秆均匀分布其中。
-
隔年还田:玉米秸秆的深埋还田应每隔一年进行一次,以便秸秆充分腐熟,提升土壤肥力。
操作步骤
-
收集:在收割玉米后,立即收集秸秆,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
深埋还田:选择合适的深埋地点,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土壤消毒,根据错位集中的原则,设置深埋沟,将秸秆均匀分布在沟内。
-
土壤覆盖:秸秆深埋后,应覆盖土壤,确保秸秆充分腐熟。
-
管理与监测:定期对深埋还田的玉米秸秆进行管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监测土壤肥力的变化,为后续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质量控制
-
土壤质量:在深埋还田前,应对土壤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规程要求。
-
秸秆质量:收集的秸秆应新鲜、无霉变,符合规程的要求。
-
深埋深度:深埋还田的深度应大于30厘米,以确保秸秆充分腐熟。
-
监测与评估:定期对深埋还田的玉米秸秆进行监测与评估,以确保技术规程的实施效果。
《玉米秸秆隔年错位集中深埋还田技术规程》(DB21/T 3980-2024)为我国玉米秸秆的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对该规程的深入解析,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者对玉米秸秆深埋还田技术的认识,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们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应用这一技术,实现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为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