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13/T 5953土壤面源污染分类调查规程解析,土壤污染防治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1
《DB13/T 5953-2024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深入解析土壤面源污染分类及调查方法,旨在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规程详细阐述污染源分类标准、调查技术流程,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土壤面源污染问题愈发凸显,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关键因素,为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壤面源污染,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DB13/T 5953-2024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度剖析,以期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规程》的背景与意义

土壤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生活等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大气沉降等途径进入土壤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土壤面源污染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土壤质量恶化、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为加强土壤面源污染治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规程》的发布旨在规范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和依据,从而提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程》的主要内容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

《规程》将土壤面源污染源分为以下几类:

  1. 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化肥、农药、畜禽、农膜等。
  2. 工业面源污染:包括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
  3. 城市面源污染: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
  4. 面源污染:包括交通运输、矿业开发、水利工程等。

土壤面源污染源调查技术

《规程》对土壤面源污染源调查技术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以下内容:

  1. 调查方法:采用调查、感监测、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包括污染源分布、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污染途径等。
  2. 调查范围:根据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程度,确定调查范围。
  3. 调查频率:根据污染源变化情况,确定调查频率。

《规程》的实施与推广

加强宣传培训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规程》的宣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规程》得到有效实施。

完善配套政策

政府要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力量参与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执法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推广先进技术

积极推广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提高土壤污染防治水平。

《DB13/T 5953-2024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类与调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程》,加强土壤面源污染治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