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018-2024解读,北苍术加工技术规程创新与规范

团体标准 602
《DB14/T 3018-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对北苍术加工技术进行规范,包括采收、清洗、干燥等环节,规程创新采用现代技术,如智能化设备,提高加工效率,确保药材品质。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中药材的品质与加工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满足这一需求,最新发布的DB14/T 3018-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应运而生,为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和规范,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中关于北苍术加工技术的具体内容,并探讨其规范与创新之处。

DB14/T 3018-2024解读,北苍术加工技术规程创新与规范,DB14/T 3018-2024解读,北苍术加工技术规程创新与规范,2,技术规程,创新,第1张

DB14/T 3018-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由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旨在规范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提升中药材的品质与安全性,该规程全面涵盖了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流程,包括原料的采集、处理、干燥、储存等各个环节,并对各种中药材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北苍术加工技术规程解读

原料采集

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属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脾燥湿、祛风止痛的功效,根据规程,北苍术的采集应在生长成熟期进行,通常为秋季,采集时,需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剔除枯萎、病残部分。

原料处理

采集后的北苍术原料需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去杂、去根、去泥沙等,规程要求,去杂时需剔除杂草、石块等非药材部分;去根时,应保留药材的根茎部分;去泥沙时,可用清水冲洗,去除表面的泥沙。

切片

北苍术的切片是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药材的药效和外观,规程规定,切片厚度应控制在1.5~3.0毫米之间,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不受损失,切片过程中,应避免切片过薄或过厚,以免影响药材的质量。

干燥

干燥是北苍术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药材的药效和储存稳定性,规程指出,干燥温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70%,干燥过程中,应保持药材的均匀受热,避免出现焦糊现象。

储存

干燥后的北苍术应进行妥善储存,以防止药材受潮、发霉、变质,规程要求,储存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温度控制在10~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35%~75%,应定期检查药材的储存情况,确保药材的质量。

规范与创新

DB14/T 3018-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对北苍术的加工技术进行了规范,体现了以下创新点:

  1. 优化了加工流程,提高了药材质量。
  2. 规范了干燥工艺,降低了药材损耗。
  3. 强化了储存管理,延长了药材的使用寿命。
  4. 引入了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加工效率。

DB14/T 3018-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为北苍术的加工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助于提升中药材的品质与安全性,在未来的中药材加工过程中,我们应继续深化技术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