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017-2024规程解读,药用山楂产地加工技术新标准

团体标准 601
《DB14/T 3017-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在药用山楂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解读,该规程详细阐述了山楂的加工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及储藏条件,旨在提高山楂药材的药用价值和安全性,保障中药材质量,为山楂的规范化种植和加工提供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DB14/T 3017-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的正式发布,为中药材的加工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指南,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其在药用山楂加工领域的应用。

DB14/T 3017-2024规程解读,药用山楂产地加工技术新标准,DB14/T 3017-2024规程解读,药用山楂产地加工技术新标准,2,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第1张

DB14/T 3017-2024规程概述

DB14/T 3017-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中药材产地加工流程,提升中药材品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该规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产地加工技术、质量要求。

药用山楂加工技术规程

选材与采收

药用山楂加工所需原料,应选用成熟、无病虫害、无腐烂的果实,采收时间通常在果实成熟期,即果皮由青绿色逐渐转变为红色时。

清洗与晾晒

采收后的山楂果实需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污物,清洗完毕后,将果实晾晒至表面干燥,但需注意不可过度晾晒,以免影响果实品质。

去核与切片

晾晒后的山楂果实,需进行去核处理,去核后,将果实切片,厚度约为2-3毫米。

烘干与包装

切片后的山楂果实,需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60-80℃,烘干时间约为12小时,烘干后,对山楂片进行筛选、包装,并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规程实施的意义

提高药用山楂质量

DB14/T 3017-2024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药用山楂的加工过程,提升山楂果实的品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的推广,有助于提高中药材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中药材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保障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

规范中药材加工技术,有助于保护中药材资源,实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B14/T 3017-2024《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药用山楂加工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规范加工过程,提高药用山楂质量,有助于推动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该规程的实施也将为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