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小实蝇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DB4415/T 36-2024深度解读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5
《DB4415/T 36-2024桔小实蝇监测及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针对桔小实蝇监测和防控的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解读了监测方法、防控措施以及应用技巧,旨在帮助相关从业者有效控制和预防桔小实蝇对柑橘产业的危害。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亦称柑橘实蝇,是我国柑橘产业区的一大害虫,随着柑橘产业的迅猛发展,桔小实蝇的侵袭日益加剧,对柑橘生产造成了显著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遏制桔小实蝇的蔓延,我国颁布了《桔小实蝇监测及防控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本文旨在对《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桔小实蝇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实用参考。

桔小实蝇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DB4415/T 36-2024深度解读与应用,桔小实蝇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DB4415/T 36-2024深度解读与应用,2,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概览

《规程》共涵盖七个章节,包括总则、监测、防控、应急处理、效果评估、档案管理和附则。

总则

本章节明确了桔小实蝇监测及防控的目标、原则及适用范围,规定本规程适用于我国柑橘产区桔小实蝇的监测、防控及应急处理。

监测

监测是防控桔小实蝇的关键步骤,本章节详细阐述了桔小实蝇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监测方法及监测指标。

(1)形态特征:桔小实蝇成虫体长约3至4毫米,体呈黄褐色,触角暗褐色,腹部具有醒目的黄白色斑纹。

2)发生规律:桔小实蝇一年可发生多代,幼虫在果实内越冬,成虫羽化后产卵于果实表面,幼虫孵化后取食果实,造成果实腐烂和脱落。

(3)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成虫监测、幼虫监测和卵监测,其中成虫监测采用诱捕法,幼虫监测采用解剖法,卵监测采用扫描电镜法。

(4)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成虫密度、幼虫密度和卵密度。

防控

防控是桔小实蝇监测及防控的核心环节,本章节介绍了桔小实蝇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控方法。

(1)物理防控:包括果实套袋、果实覆膜、诱捕器设置等措施。

(2)化学防控:涉及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和植物提取物等。

(3)生物防控: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和生物制剂等。

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是在桔小实蝇突发灾害时采取的紧急措施,本章节阐述了应急处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是监测及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本章节介绍了效果评估的方法、指标和标准。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是监测及防控工作的基础,本章节介绍了档案管理的范围、内容和要求。

附则

附则部分对《规程》的修订、解释和废止等事宜做出了规定。

应用与展望

应用

《规程》的实施为桔小实蝇的监测及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各级部门、科研院所和柑橘种植户应严格遵循《规程》的要求,积极开展桔小实蝇的监测、防控和应急处理工作。

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桔小实蝇的监测及防控技术将更加成熟,未来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

(1)优化监测技术,提升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研发新型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3)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

(4)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桔小实蝇防控水平。

《桔小实蝇监测及防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执行《规程》的相关要求,为桔小实蝇的防控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