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15/T 35-2024解读,百香果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实践应用解析
《DB4415/T 35-2024》百香果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介绍了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措施及实践应用,旨在提高百香果产量与品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随着我国百香果产业的迅猛发展,病虫害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产业健康成长的瓶颈,这一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百香果的产量与品质,更对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构成了威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百香果病虫害,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DB4415/T 35-2024《百香果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百香果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DB4415/T 35-2024规程概述
DB4415/T 35-2024《百香果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百香果病虫害防控的行业标准,该规程以科学、合理、经济、环保为原则,系统地明确了百香果病虫害防控的目标、任务、技术措施和评价方法。
百香果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规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强调在生产全过程中,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防控百香果病虫害。
品种选择与栽培管理
规程建议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百香果品种,在栽培管理方面,要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灌溉、清除田间杂草,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百香果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手段,规程提出了以下物理防治方法:
- 设置黄板、蓝板等诱虫板,诱捕害虫。
-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高压水枪等物理方法,杀灭害虫。
- 利用银灰膜、防虫网等物理材料,隔离病虫害。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百香果病虫害防控的关键,规程提出了以下生物防治方法:
-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控制害虫。
- 利用昆虫素、植物提取物等生物活性物质,干扰害虫繁殖。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百香果病虫害防控的辅助手段,规程要求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合理选择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确保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规程在百香果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百香果产量和品质
通过实施DB4415/T 35-2024规程,可以有效降低百香果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百香果产量和品质。
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保障我国百香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DB4415/T 35-2024《百香果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为我国百香果病虫害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不断提高百香果病虫害防控水平,为我国百香果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