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1
《DB53/T 1262-2024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为羊肚菌林下种植提供技术指导,详细解读规程内容,包括选地、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羊肚菌产量与品质,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羊肚菌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更蕴含丰富的药用价值,2024年正式实施的DB53/T 1262-2024《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的发布,为羊肚菌林下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意义。

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53/T 1262-2024《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羊肚菌林下种植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羊肚菌林下种植的各个环节,提高产量和品质,推动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规程解读

选址与菌种选择

羊肚菌林下种植应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林下环境,菌种选择上,应优先选用产量和品质俱佳的优良品种,如‘华羊肚菌’、‘黑羊肚菌’等。

菌材准备与菌床搭建

菌材可采用锯末、木屑、棉籽壳等有机物质,要求无病虫害,菌床搭建应选择适宜的林下空间,将菌材均匀铺设在地面,厚度约为10-15厘米。

接种与覆土

接种时,将菌种均匀撒在菌床上,覆盖一层薄土,厚度约为2-3厘米,接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菌丝生长。

水分管理

羊肚菌林下种植过程中,水分管理至关重要,应根据天气、土壤湿度等因素,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时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光直射。

病虫害防治

羊肚菌林下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可选用生物农药、物理防治等方法,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采收

羊肚菌成熟后,应及时采收,采收时,注意保护菌柄,避免损伤,采收后,将羊肚菌进行分级、包装,确保产品质量。

规程应用指南

提高种植技术

DB53/T 1262-2024《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为羊肚菌林下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种植者的技术水平,降低种植风险。

优化种植模式

规程中提到的林下种植模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种植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培育优良品种

规程强调菌种选择的重要性,种植者应关注优良品种的培育,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

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羊肚菌林下种植的关键环节,种植者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规程要求对羊肚菌种植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DB53/T 1262-2024《羊肚菌林下种植技术规程》为我国羊肚菌林下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种植者应认真遵守规程要求,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水平,为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