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籽蜂防治技术规程标准DB64/T 1100-2015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2
《DB64/T 1100-2015》是对苜蓿籽蜂防治技术规程的详细解析,旨在规范苜蓿病虫害防治流程,标准涵盖防治原则、蜂种选择、病虫害监测、防治方法及效果评估等,旨在提高防治效率,保障苜蓿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苜蓿作为关键的饲料作物和绿肥植物,其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在苜蓿的生长过程中,它往往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苜蓿籽蜂作为一种重要的害虫,对苜蓿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苜蓿籽蜂的威胁,我国制定了DB64/T 1100-2015《苜蓿籽蜂防治技术规程》这一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尽的解读。

苜蓿籽蜂防治技术规程标准DB64/T 1100-2015深度解读,苜蓿籽蜂防治技术规程标准DB64/T 1100-2015深度解读,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标准背景

苜蓿籽蜂是一种以苜蓿籽实为食的害虫,其成虫和幼虫均能造成严重的损害,在我国北方地区,苜蓿籽蜂的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提升苜蓿种植的经济效益,减轻苜蓿籽蜂的危害,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DB64/T 1100-2015《苜蓿籽蜂防治技术规程》标准。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苜蓿种植区域苜蓿籽蜂的防治工作。

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根据苜蓿籽蜂的发生规律,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2. 安全高效,经济合理: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前提下,选择低毒、低残留、环保的农药和防治措施,以降低防治成本。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 合理轮作:将苜蓿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以有效降低苜蓿籽蜂的发生率。
    • 清除田间杂草:田间杂草是苜蓿籽蜂的越冬场所,清除杂草有助于降低其密度。
    • 合理施肥: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苜蓿的抗病虫害能力。
  2. 生物防治

    • 引入天敌:引入捕食性天敌,如蜻蜓等,以控制苜蓿籽蜂数量。
    • 利用微生物农药:使用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抑制苜蓿籽蜂的生长和繁殖。
  3. 物理防治

    • 灯光诱杀:利用苜蓿籽蜂成虫趋光性的特点,采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 网捕:在田间设置网捕装置,捕捉苜蓿籽蜂幼虫。
  4. 化学防治

    • 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在防治过程中,选择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如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
    • 合理用药:根据苜蓿籽蜂的发生规律,合理选择用药时间、用药量和用药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

DB64/T 1100-2015《苜蓿籽蜂防治技术规程》标准为我国苜蓿籽蜂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应根据苜蓿籽蜂的发生情况,灵活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确保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为我国苜蓿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