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15/T 3440规模化羊场肺炎防治规范深度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440-2024 规模化羊场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防治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旨在指导羊场科学防治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规范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羊场提供科学、规范的防治措施,保障羊群健康。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规模化羊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羊只养殖密度也随之提升,这无疑为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埋下了隐患,为有效预防和遏制这些疾病,我国农业农村部最新颁布了DB15/T 3440-2024《规模化羊场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防治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探讨其在规模化羊场中的实际应用。

2024版DB15/T 3440规模化羊场肺炎防治规范深度解析与应用,2024版DB15/T 3440规模化羊场肺炎防治规范深度解析与应用,2,技术规范,规范解读,第1张

DB15/T 3440-2024《规模化羊场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防治技术规范》是我国农业农村部制定的一项行业标准,其核心目标是规范规模化羊场在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防治工作上的操作流程,提升羊只的健康水平,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该规范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防疫制度:明确要求规模化羊场必须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包括疫病监测、报告、控制与消除等环节。
  2. 饲养管理:规范羊只饲养过程中的饲料、饮水和环境管理,以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风险。
  3. 疫苗接种:依据疫病流行趋势,科学选择和使用疫苗,增强羊只的免疫力。
  4. 药物防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5. 病死羊只处理:规范病死羊只的处理流程,防止疫病扩散。

规范解读

防疫制度

规范要求规模化羊场必须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具体措施包括:

  • 定期对羊只进行疫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后及时隔离观察。
  •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以便采取紧急措施。
  •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封锁疫区,限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
  • 对疫区进行彻底消毒,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饲养管理

规范强调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具体措施有:

  • 确保饲料质量,避免使用霉变或变质的饲料。
  • 保证饮水清洁,定期更换,防止羊只饮用污染水源。
  • 保持羊舍清洁、干燥、通风,减少细菌和支原体的滋生。

疫苗接种

规范指出,应根据疫病流行情况,科学选择和使用疫苗,具体措施包括:

  •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选择适宜的疫苗。
  • 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确保接种效果。
  • 定期对羊只进行免疫监测,确保免疫效果。

药物防治

规范强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体措施有:

  • 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 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药物。
  •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疗程。

病死羊只处理

规范要求规范病死羊只的处理流程,具体措施包括:

  • 对病死羊只进行隔离处理,防止疫病传播。
  • 对病死羊只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规范应用

DB15/T 3440-2024《规模化羊场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防治技术规范》在规模化羊场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对疫病防治的认识。
  2.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 规范饲养管理,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风险。
  4. 合理使用疫苗,提高羊只免疫力。
  5. 严格药物防治,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6. 规范病死羊只处理,防止疫病传播。

DB15/T 3440-2024《规模化羊场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防治技术规范》为我国规模化羊场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各养殖户和相关部门应认真执行该规范,共同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