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991-2024标准深度解析,水产养殖环境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检测技术及其意义
本文解读了DB43/T 2991-2024标准,重点研究了水产养殖环境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方法及其重要性,该方法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其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问题愈发显著,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更有可能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类健康,对公共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对水产养殖环境中抗生素的检测与控制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围绕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 2991-2024《水产养殖环境(水体、底泥)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测定方法及其在水产养殖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DB43/T 2991-2024标准概述
DB43/T 2991-2024作为湖南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产养殖环境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该标准采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作为检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官方手段,适用于水产养殖水体和底泥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原理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是一种高精度分析技术,具备分离效率高、检测限低、选择性优良等优势,其基本操作流程为:待测样品通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样品进入质谱进行质荷比(m/z)分析,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性和定量。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步骤
- 样品前处理:采集水产养殖水体和底泥样品,通过沉淀、离心、过滤等手段去除杂质。
- 液相色谱分离:将处理后的样品溶液通过液相色谱柱,根据不同抗生素的保留时间进行分离。
- 质谱检测:将分离后的目标物质进入质谱,通过分析其质荷比(m/z)和碎片离子,实现抗生素的鉴定和定量。
- 数据分析:通过对比标准品和样品的质谱图,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计算其残留量。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水产养殖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
- 提高检测灵敏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抗生素残留,为水产养殖环境监测提供坚实保障。
- 提高检测准确性: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有效排除干扰物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适应多种样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水产养殖水体和底泥等多种样品的检测,为全面监测水产养殖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 促进水产养殖环境治理:通过对水产养殖环境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有助于追踪污染源,为水产养殖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DB43/T 2991-2024《水产养殖环境(水体、底泥)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标准的实施,为水产养殖环境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水产养殖环境监测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升水产养殖环境质量,保障水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