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964-2024解析,大棚绿芦笋有机栽培技术规程标准
《DB43/T 2964-2024》详细阐述了大棚绿芦笋有机栽培技术规程,包括种植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芦笋品质和产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有机、健康的生产模式日益受到重视,大棚绿芦笋,因其高营养价值与旺盛的市场需求,成为蔬菜市场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此背景下,研究并应用大棚绿芦笋的有机栽培技术显得尤为关键,我国正式发布了DB43/T 2964-2024《大棚绿芦笋有机栽培技术规程》标准,为我国大棚绿芦笋的有机栽培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本文将对此标准进行深入剖析,为广大的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43/T 2964-2024《大棚绿芦笋有机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大棚绿芦笋有机栽培的技术规程标准,该标准涵盖了大棚绿芦笋有机栽培的技术要求、生产流程、病虫害防治、产品质量要求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我国大棚绿芦笋的有机生产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有机栽培技术要求
选址与规划
有机大棚绿芦笋栽培应选址于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大棚需具备良好的通风、透光、保温性能,以利于芦笋的生长。
土壤管理
有机栽培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保持在6.0-7.5之间,在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翻、晒土,并施用有机肥,如堆肥、鸡粪等,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栽植
选用优质芦笋种苗,按照合理的密度进行栽植,栽植时,要确保种苗根系舒展,避免损伤,栽植后,及时浇透水,以促进根系生长。
水肥管理
有机栽培要求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注重有机肥的施用,芦笋生长期间,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水分管理应遵循“干湿交替”的原则,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
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芦笋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
病虫害防治
有机栽培要求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如发现病虫害,可选用有机农药进行防治。
产品质量要求
有机大棚绿芦笋产品应符合GB 19630《有机产品》的要求,产品质量包括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外观要求色泽鲜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口感要求鲜嫩、爽脆、无异味;营养成分要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DB43/T 2964-2024《大棚绿芦笋有机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大棚绿芦笋有机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广大种植者应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有机栽培,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我国大棚绿芦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有机栽培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种植者的有机栽培意识,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