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绿肥套作葵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发布,开启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533-2024 河套灌区绿肥套作葵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发布,为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启新篇章,该规程通过绿肥套作葵技术,有效改良盐碱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农业资源的日趋紧张,盐碱地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在我国,河套灌区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盐碱地面积广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最新推出了《DB15/T 3533-2024 河套灌区绿肥套作葵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本文将深入剖析《规程》的核心内容,探讨其在推动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河套灌区绿肥套作葵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发布,开启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河套灌区绿肥套作葵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发布,开启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规程》的背景与意义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该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改善盐碱地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制定了《规程》,旨在通过绿肥套作葵的方式,改良盐碱地,提升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主要内容

绿肥套作葵的种植模式

《规程》提出了绿肥套作葵的种植模式,即在盐碱地种植绿肥作物,如紫花苜蓿、草木樨等,再套种葵,这种模式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盐分。

种植技术要点

《规程》详细阐述了绿肥套作葵的种植技术要点,包括选地、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以下是重点内容:

  1. 选地:选择土壤肥力较高、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2. 整地:深翻土地,清除杂草,确保土壤疏松。
  3. 播种:选择适宜的绿肥和葵品种,按照适宜的播种密度进行播种。
  4.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确保作物生长所需养分。
  5. 灌溉: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适量灌溉,避免土壤盐分积累。
  6.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采取防治措施,确保作物健长。

改良效果评价

《规程》对绿肥套作葵改良盐碱地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主要包括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作物产量等方面,研究表明,绿肥套作葵可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作物产量。

《规程》的应用与推广

《规程》的发布为河套灌区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以下工作:

  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规程》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推广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绿肥套作葵种植面积。
  3. 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农民采用绿肥套作葵技术改良盐碱地。
  4.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绿肥套作葵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DB15/T 3533-2024 河套灌区绿肥套作葵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规程》,努力提高盐碱地农业生产能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