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476-2024解读,油莎豆种植新规程创新与机械化收获实践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476-2024规程创新提出油莎豆合理密植与宜机收技术,强调优化种植密度与机械化收获,提升油莎豆产量与效率,实施新规程将助力产业升级,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提升作物产量与减轻劳动负担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油莎豆,作为一种崭露头角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为了有效推动油莎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最新发布了《DB15/T 3476-2024 油莎豆合理密植与宜机收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此规程,剖析其创新亮点及实施关键。

DB15/T 3476-2024解读,油莎豆种植新规程创新与机械化收获实践,DB15/T 3476-2024解读,油莎豆种植新规程创新与机械化收获实践,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规程背景

油莎豆,又称油莎草,是一种富含油脂、经济价值颇高的作物,可加工为食用油,近年来,我国油莎豆种植面积迅猛增长,种植技术相对滞后,产量与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为解决这一难题,DB15/T 3476-2024规程应运而生。

规程创新点

合理密植技术

针对油莎豆的生长习性,规程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密植技术,通过优化种植密度,既可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又能确保植株间通风透光,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长。

宜机收技术

为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规程提出了油莎豆的宜机收技术,通过改良种植模式,使植株整齐、高度一致,便于机械化收割,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生态环保理念

规程强调在油莎豆种植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倡导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降低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实施要点

选择适宜品种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挑选适合的油莎豆品种,品种需具备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优良特性。

合理密植

根据规程指导,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密度约为1.5万株,行距为50厘米,株距为30厘米。

适时播种

油莎豆播种通常在春季进行,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播种前需进行土地整理、施肥,确保土壤肥力。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施肥、灌溉,确保植株正常生长,生长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防治。

机械化收割

遵循规程要求,采用机械化收割方式,收割前确保植株整齐、高度一致,便于机械化操作。

储存与加工

收割后的油莎豆需及时晾晒、脱粒、储存,储存过程中需确保油莎豆品质,防止霉变,加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确保油莎豆油品质。

DB15/T 3476-2024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油莎豆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实施该规程,有望提升油莎豆产量与品质,推动油莎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